阅读历史 |

第155页(2 / 2)

加入书签

如果可以,他也不愿叫沈听澜去和亲。

沈听澜在边境苦守数年,承继佘太君之风,身先士卒,治军甚严。她率领的冀北军不见各地府兵骄惰之习气,也从不鱼肉百姓。又因有沈家贴补军需,故冀北将士不仅合志并力,还深受冀北民众爱戴。

周沉自论,便是他在她这个位置上,也不一定能做得比她好;便是能比她好一些,也坚持不了这般久。

……

而且,她就只剩这一个姐姐了。

可当辽臣提出这个法子时,周沉结舌瞠目,虽不敢置信,但顷刻便知,此事已成定局。

朝臣对冀北军本就多有怨言,他已能想到朝上是何反应了。

如他所料,在议和事上,往日最喜争辩论道的同僚,不拘党派立场,一致认为该遣沈听澜赴辽和亲。

朝堂庙宇,治兵振旅……本就非女子事,今日如此,可谓正道矣。

周沉寄希望于濮王,毕竟濮王在冀北事上,一向是主战的。可因着赵殊膝下无子,濮王在诸事上都避讳,眼下看着这群好似若不求和便不能活的文臣,有再多不肯也不愿与他们争。

濮王想冀北军事,高宗后,朝廷重文轻武……若无沈家,也就夔州路的琅琊王王从骞有统帅之能了。

争了一整日,三省大臣不见赵殊答应求和事,结伴跪在福宁殿外。福宁殿都知狄杨冷眼瞧着,叫内侍们不必打扰官家,由着诸位大人,好好表一表臣子忠心。

周沉能理解众人想求和之心,若是国富粮丰,他也觉得该战。可如今一处接一处天灾,大昱满目疮痍沉疴,若要打仗,哪有银子粮食呢?

辽人眼下一不索银,二不割地,众人自是觉得冀北之困局可解,甚至能结两国之好。

周沉看着诸人,心下想着,若阿筠是个男儿郎,说不得能来一出舌战群儒呢。

不过若是男儿郎,必也去冀北了。沈家的男儿都会上战场,不得善终。

……

她在庄子里,日日都有人报她的消息来,他便想着,再晚些叫她知道吧……若有个什么汤药,能教她将沈家之事都忘了才好。若是可以,此事他想瞒她一辈子;就如他问沈听澜最后要不要见一见她,沈听澜也不愿叫她知道那样。

周沉闭目,想着今日也快闭城门了,等明日再带周妤一道去沈家找她。

车至周家,周沉想抱周妤下车,周妤却不肯,挣扎了好一通。

“你在庄子这些时日,祖母和母亲都是惦记你的。”周沉知道她心结,“是哥哥不好,这么晚才去接你们。”

周妤摇摇头,任周沉怎么哄她,都不肯配合。

周沉无奈,只能搬沈若筠出来:“你听话些,我明日就带你去找她,咱们把你嫂子接回家来。”

晚间,因周妤痊愈回府,周老夫人在荣禧堂设了家宴,与周夫人送痘疹娘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