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节(2 / 2)

加入书签

知青们熬了大半锅糖稀,瞬间就被耳聪目明的社员分刮了干净。来晚了的人还拍着大腿后悔,怎么就不走快点呢?

可没有就是没有了,他们本来就是头回做。

用田蓝的话来讲,他们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卖呢,准备留着自己吃。谁知道大家的鼻子这么灵啊。

没买到糖的社员赶紧预定,下一锅必须得有他们的份。

好不容易得到保证,大家才悻悻地离开。

陈立恒转过头,瞧见大队书记还没走。不知道是天黑还是他的脸黑,反正就是黑黢黢的一片。

陈立恒感觉好笑,开始和书记谈判:“叔,你也看到了,现在广大社员同志迫切希望可以甜甜嘴,而且还舍得在这上面花钱。”

他跟大队书记算账,“山芋干不要粮票,8分钱一斤,可变成糖稀之后,就能买7毛钱,几乎翻了9倍。而且这玩意儿说白了根本没多少技术难度,大家都会做。要是我们赵家沟放开了手脚好好搞这个,肯定能形成规模,干出产业。”

大队书记眼睛瞪的滴溜圆,火冒三丈:“不行!开什么玩笑?山芋那是我们的口粮,打口粮的主意,我看你们真是无法无天了?”

他这一声吼,吓得还没走的本村知青都开始哆嗦了。

田蓝这半点儿都不怵,反而直接抓住了他的话尾巴:“那我们不动口粮,绝对只用喂猪的东西。”

大队书记鼻孔里发出一声哼,到底没在说什么,背着手走了。

秀秀询问英子:“你爹啥意思呀?”

二柱看了她一眼:“你不废话吗?能有啥意思?”

英子却默默地看了眼田蓝和陈立恒。她隐隐约约地怀疑,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想过用山芋干做糖,他俩这一招应该叫以退为进。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你要开一扇窗户,人家肯定反对。但你说你要拆了房子,旁人大惊失色拼命阻止的时候,你再退而求其次,说要开一扇窗,旁人就不会多啰嗦了。

真奇怪,下放的知青都这么厉害吗?以前他们可真能藏,半点都不显山露水。

英子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她以后一定要好好跟他们学,不仅仅学文化知识,学技术,还得学他们做人的手段。

陈立恒却做出遗憾的模样,标准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我本来还想尝尝山芋糖的,那个熬出来的糖色做红烧肉最好吃。”

众人都被他勾起了馋虫。红烧肉啊,猪圈里还养了大肥猪呢。因为天天吃发酵过的青饲料以及酒糟,所以它们见风长。

田蓝笑道:“山芋糖啊,你等着,我肯定给你做出来。不用山芋我也能做。”

大家都来了精神,秀秀头一个发问:“山芋又没山芋棒子,难不成用山芋藤做吗?”

田蓝笑着摇头:“不需要,这个发酵过后直接喂猪效果就挺好的。大家仔细想想看,咱们村的山芋晒干除了直接吃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众人满脸茫然,想了半天只给出一个答案:“做粉丝粉条啊。”

现在天冷,几场大风一刮,晚上说上冻就上冻了。粉坊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把粉璇子都拿走了,好开工做粉条。

大家也欢迎,因为不管怎么说粉条粉丝都比山芋干好吃。

田蓝继续引导:“那山芋做粉条会剩下什么东西?”

这问题没难度,肯定是粉渣和粉液。大队养猪场的猪腊月里增膘,主要就靠这些。

话一说出口,秀秀等人都恍然大悟。没错啊,粉渣也可以制糖。

现在他们都明白做糖的原理了,说白了也简单,不过是将淀粉糖化变成麦芽糖。

粉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嗐,全是淀粉,既然玉米芯都能变成糖,粉渣肯定没问题呀。

长平兴高采烈道:“还省了咱们打成粉的功夫,现成的就是渣。”

粉坊的粉渣也对外出售,两分钱一斤,都卖给人喂猪。

他们直接拿粉渣做糖的话,两分钱变成七毛钱,天哪!那可是翻了35倍。

二柱赶紧喊:“可玉米芯子更不值钱啊,我看都没谁卖。要是一分钱一斤收,保准大家都拿过来卖。”

陈立恒笑容满面:“都拿过来都要,多生产几个品种,咱们也能扩大经营规模。”

最后大家定下来,高粱壳子做糖就不想了,专门酿酒。玉米芯和粉渣则用来做糖,到时候根据销售情况来判断要不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比方说做成糖果糖块或者山楂糕之类的糕点。除此之外,玉米秸秆也不能浪费,这个同样能够酿酒,如此一来,就能增加酒的品种。

田蓝笑道:“其实粉渣也可以酿酒的。”

大家却赶紧喊停:“不行不行,咱们的发酵池不够用了,锅也跟不上。”

田蓝遗憾,看来还得盖房。想要多挣钱,就得有投入。

“行吧。”她退而求其次,“现在咱们人手少,也顾不上许多。等后面经营上正路了,再进一步扩大规模。”

所有人都说的热火朝天,畅想未来,展望蓝图。

这一刻,他们都忘记自己明年要高考,如果考上了,他们也该离开这个小山村了。

管他呢,明年再说明年的事,现在,他们先把手上的事做好才是真的。

第114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入冬之后, 整个知青点忙得不可开交。

大队书记不吭声,就意味着赵家沟的领导班子对酒坊和糖坊的发展都采取默许的态度。随你们怎么闹腾吧,反正就当没这回事, 起码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示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也没指望大队开绿灯。对创业者来说,不指手画脚找麻烦的领导, 就已经是好领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