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2 / 2)
“我爹娘说过,咱们陈国的粮是最好的。”老妇人有些倔,“他国不会有这么好的粮。”
陈国的粮好,已经是他们这些以种地为生的庶民们唯一值得骄傲的事了。
老妇人又指着另外两袋打开的蛇皮袋说:“那两样,咱们见到都没见过呢!”
老妇人小声说:“他们肯定不是他国人,也不是咱们陈国人,说不定是高人!”
老翁有些迷茫:“什么高人?”
老妇人跺了跺脚:“世外高人!住在深山老林里的那种。”
老翁还是不理解,但他也不反驳妻子的话,只笑着说:“你说是如何,那便是如何吧。”
“只要粮官不来,这些粮食够咱们吃了。”老翁闻着煮米饭的香味,陶醉地说,“这样的米若是用来酿酒,定然也能酿出好酒。”
老妇人:“贵人们才喝得起酒呢,哪里能那样糟蹋粮食,填饱肚子的东西,酿成酒一泡尿便没了。”
孩子们慢慢不哭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眼泪,哭累了便缩到父母的怀里,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等着米饭煮熟。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妇人去灶台前看了一眼,发现米已经煮开了花。
这定是可以吃了。
她冲丈夫说:“去把碗拿过来。”
他们的屋子没有烟囱,灶台都设在屋外,只搭了棚子,用来挡雨挡雪,冬天的时候,这里还要用来堆柴。
他们端着碗,每人都盛了满满一碗的白粥。
老妇人往屋里走时,朝左右看了一眼,邻居们果然也与他们一样,都在做饭。
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可惜没有小菜。”他们回到屋里,围着木几跪坐下去,把碗放在桌上。
他们米放得多,虽然是粥,可和米饭没有太大差别了。
老妇人笑道:“有粥吃,哪里还要小菜?如今家里也没盐了。”
老翁叹气道:“盐贵呢。”
他们可买不起,就是要买,买的也是最差等的盐,说是盐其实是盐土,放在水里煮一煮,沉淀一夜,把上面的水倒出来,下面的土便不要了,等水干了,就有一点少少的盐。
但吃着是发苦的,但他们也没吃过好盐,不知道真正的盐应当是什么味道。
“就这么吃吧!”老妇人笑丈夫,“昨日连粥都没有,怎的不抱怨没有小菜?”
老翁:“我就这么一说,哪里真要小菜了?我吃完就去山里走一走,不走深了,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菜,带回来晒干了,也能吃久一些。”
老翁:“还得砍柴。”
老妇人点点头:“那我收拾一点粮食,给我娘家送回去。”
老翁:“应该的,岳父岳母以前给我们借了不少粮食。”
他们能撑到现在,不仅靠村长善心,也靠老妇人有个家里劳力多的娘家,虽然也过得穷兮兮苦哈哈,但还是能挤出一点粮食接济他们,否则靠他们两个,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三个孩子养到这么大的。
“娘,吃饭。”长子抱着碗,用木勺往自己的嘴里刨粥,但粥太烫了,烫得他五官发皱,可他舍不得把嘴里的粥吐出来,就这么强忍着,忍到眼睛里都冒出了泪花,才张嘴给娘看,“娘,烫。”
老妇人看过去,发现长子嘴里被烫出了两个泡,她无奈道:“家里没针,等吃完了,叫你爹削个木签子,把泡挑破就好了。”
长子点点头,他看着那碗粥,想吃,又不敢吃。
老妇人这才拿起来,她自己不吃,反而先把粥吹凉了,喂给孩子吃。
老翁也放下自己手里的碗,学着妻子的模样给孩子们喂饭。
夫妻俩此时肚子是饿的,身体是累的,可他们脸上带着笑,红彤彤的脸上满是汗水。
孩子们一口口吃着饭,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感受着人生中头一顿带着米香的饱饭。
外头炊烟袅袅,屋内满是米香。
真是好日子啊。
第105章
大约是开了禁,叶舟走了一路,就当了一路的散财童子,他自己捐,但也没有放过陈侯。
作为一国之君,国民活成这副样子,无论如何他都应该负主要责任。
就连陈侯穿的战甲都被叶舟给扒了,好在战甲还算值钱,毕竟是国君,他穿的战甲由名匠打造,在系统里兑换除了一百三十多万的高价。
陈侯也从未这么近距离的观察过庶民——他出生至今,还是第一次离开临淄。
能在临淄生活的百姓都不是真正的庶民,他们小有家资,代有世仆,拥有自己的奴隶和财产,供得起孩子读书。
对于庶民生活,陈侯只在官员和亲信的嘴里听说过。
他知道庶民穷困,他们种的粮食自己吃不了,更买不起,穷得卖儿卖女,如今鲁国不少奴隶都是陈人,可那些干巴巴的话,永远没有眼睁睁看到的现实有冲击力。
陈侯看到过老夫妻拉着孩子,把孩子交到奴隶商人手中,而他们仅拿到一袋黄米和一袋豆子。
孩子们不哭不闹,只是一直扭头看着父母,再被商人带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