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池明贤在这里,就能认出这个大孩子就是被他嫌弃臭而窘迫的人。

柏玉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圣贤书,从未想过有一日会沦落为乞儿,更没想到他放下身段去行乞就被人直白嫌弃。

按理说他能识文断字,不应如此,但当初应石带人攻城,他父亲和祖父气不过,写了文章大肆抨击,导致他们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

有柏家这些文人被诛在前,其他文人被迫从了。

旁边的小孩儿叫小花,跟柏玉静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为小孩儿的母亲给过他半个馒头,后来小孩儿的母亲死了,柏玉静就把人带着。

他把小孩儿的头发割断,装成男孩,两个人以兄弟相称。

柏玉静看着空空的碗,眉头微蹙:怎么那么巧,他们这边刚被赶出城,路上就遇到赤袍军的商队。对方还刚好是个粮商,大方的把粮食分给他们吃。

可现在没有后路,明知事有蹊跷,柏玉静也只能往前冲了。

小花倒是对未来充满希望。肚子里有了东西,她的眼睛也有了神采。

新游县早安排了人手接收这些饱受苦难的人,给人粮食吃,地方住,让他们尽快得到恢复。

池明贤继续发力,他们带过去的琉璃摆件被他转送给应石,从而认识其他城的将领,如法炮制。

大概事情太顺利,让池明贤放松了警惕,结果在又一次怂恿一位将领时,池明贤差点被砍了。

池明贤心提的老高,当晚就在住处点了一把火,诈死出城。

应石还以为池明贤是被那位将领干掉,找人说理去。最后不了了之。

郭华那边进展也很不错,短短时间内,赤袍军内的人口竟然增加了大几千数。

这些人在短暂的休养后,得知可以免费分田地,有房屋居住,有专人保护他们的安全,不必再战战兢兢,所有人都流下了劫后余生的泪水。

苦难真的过去了,他们要迎来新生吗?

众人半信半疑,可现实是他们的确有饭吃,有地方遮风挡雨了。

柏玉静去应聘了一个文职活计,本来对方看他年龄小还不信,没想到柏玉静当场写了一手好字,心算更不在话下。

管事立刻把人上报,顾澈和叶音见了柏玉静,略做考校后认为此子有才,给人安排了一份管理杂事的活计。

柏玉静做的好,以后自然往上升,做的不好就泯然众人。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叶音他们的重点还是放在接收人口。

顾澈让地盘内的大部分商人出动,借着做生意的幌子带回更多的人,甚至还有人入了京城,虽然只带回来几个普通百姓,但更重要的是带回来了京城最近的消息。

京城有世家起义,想要赶走外敌,可惜惨死。

元乐帝和他儿子已经麻木了,每日做着繁重的农活,像老了十岁。

还有少数官员已经归降等等。

顾澈得知后沉重的叹了口气。只能让人加快打造兵器的速度。

相比黄天军的混乱,成王那边却已经慢慢有了规模。

成王占据了江南以北,他虽然痛恨富商,但却知道读书人的重要性,厚待一干文人,成立自己的幕僚团。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

成王黑着脸:“青家那边还是没动静?”

回话的人小心措辞:“青家那边说,他们才疏学浅,恐怕…恐怕不能胜任。”

成王冷笑,青家若是才疏学浅,鲁地估计也没几个有才干的了。

成王烦躁的摆摆手:“下去吧。”

“是。”

一位幕僚上前:“成王,既然青家这么不识抬举,不如…”他在脖子前比划。

“不成。”黄成虽然对青家不满,但也知道不能杀了青家人。

他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莽夫,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青家伫立百年,素有才名。他可不会学元乐帝犯文人众怒。

当初他刚占据这块地盘时,那些文人也不爱搭理他。后来元乐帝逼死在朝为官的青大人,那些文人才有所松动,黄成再派人送上厚礼,那些文人半推半就靠过来了。

成王原以为这些文人只会吟诗作对,他招揽文人最初也就是为了一个好名声。没想到对方真的能提出切实的利民安民之策,助他稳固势力。

尝到了甜头,成王现在怎会自毁长城。

“本王不但不会打压青家,而且给青家的厚礼也不会废。”

古有三顾茅庐,他且当是考验了。

忽然外面传来动静,“成王,有情况。”

黄成收敛心绪:“什么事?”

“回禀成王,底下人来报,领地内有百姓流出。”

“什么!”成王面寒如霜:“流出了多少人口。”

“初步估计七八百人,都是妇孺。”其实实际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