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1 / 2)
“咱家蒸了红薯和南瓜,我过来的时候拿了些。”
老三默默的拿起筷子,端碗喝粥。如今这时代粮食就是命,父母年纪大了不跟他们在一起过,更不能吃他们的。缸里有粮心里不慌,年纪大了不能让他们没有安全感。虽然知道丝丝给人看病得了不少粮,但老三依旧只喝了一碗。
老汉照例是细汤面,一个鸡蛋撒了葱花,一滴香油满屋飘香。之前挂面没了吃了一段手擀面,如今又换上了手工挂面。
老三媳妇得了布料,翌日过来就近在这儿用缝纫机做。做好了自己的,又给婆婆把做的鞋往一起上。
这活儿得用手工,她坐在炕上一边做一边唠嗑。“您说您急啥啊,入冬我先纳鞋底,等都纳完再做鞋面。如今有缝纫机做起来快的很,不用你操心。你以后就陪着我爹,照顾他就行。这些活儿都有我呢。开春下地了也照样不耽误做,咱现在有缝纫机,比光手工快好几倍。”
“我也闲不住,坐着唠嗑就做了。等我实在干不动时,这些就都是你的活儿。”
“现在交给我也行。等你干不动时就去跟我们一起住,或者我们过来。住一起做饭啥的更方便。”
老了有人大包大揽的管,提都没提兄弟们咋摊。甚至已经考虑到不方便的时候住一起。老太太心里熨帖,老汉在一旁也欣慰无比。
婆媳俩坐炕上边做针线边唠嗑,和谐的像是亲母女。老三挑着水进来倒缸里,挑着水桶再次出去。明儿周日丝丝休息,她休息就会大洗漱,得多挑水预备上。
翌日老太太把西屋多烧了大柴,火墙烧的热乎乎烫手。丝丝在屋里洗了澡,出来换水后洗衣裳。
“娘,您有啥洗的吗?拿过来我一起洗了。”
“没。”老太太下地帮她舀水。“你三嫂都给洗了,没啥埋汰的。”
丝丝笑笑去拿搓板。说是回来照顾父亲,其实她就只管给父亲治疗,其余的都有他们。她要不是坚持换下来的衣服自己洗,放那儿的话那婆媳俩也会给她洗了。
“你家那口子啥时候带孩子回来?咱这儿学校考完了,微微说后天正式放寒假。”三嫂问。
“于解放没那么快。我姐先带孩子回来,他大概得二十七八才能到。”
“这在外工作的也不容易啊。一年到头没个休息,咱老农民还能猫冬小半年,他们天天得上班。”
“没办法,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的。”
衣裳洗完晾到西屋火墙边,这天气晾外头的话只会冻的邦邦硬。母亲做好了饭,老三媳妇领着孩子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