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页(1 / 2)
而且长久以来都没有恢复的趋势,这不合常理啊!
寻常一出戏排演出来,除非是大家的戏,那是限量限时演出,若是小戏班子那多半是会演到大家看腻止,这如今场场爆满,哪儿就有看腻的趋势啊!
再说,如今大量人口涌入汴京,难道不正是抢占市场的好时机吗?怎的突然就不上架了?
广大的汴京城人民一时间有些惊慌,他们倒不是怕戏院做了什么幺蛾子,毕竟肉眼可见的摇钱树,他们怕的是有贵人将这一戏班买下,若是转为私有,他们自然以后再也看不得戏啦!
众人群策群力,努力打听,终于拐弯抹角得得了答案——戏班子,即将进宫排演啦!
话说之前也没听说过官家喜欢看戏呀,再一打听,真相便浮出水面了,原来是那日冰嬉带来的结果,官家这是要满足太后太妃们的要求呢。民间的连翻打听姿态自然传到了宫中,伴随着的自然也有谏书。
对于官家【夺人所好】这一点,言官们给予了“温柔”的劝谏。
尤其民间呼声最大的,还是让他千万看完戏之后,务必记得把戏班子给放出来。赵祯觉得哭笑不得,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作为帝王的人品遭遇到考验,另一方面,他又为这一出戏是自己所策划感到开心。这一时间的感受,也勉强可以称之为冰火两重天。
他只能在官员们一次一次的试探中表示,等到他看完了,他会将这戏班给放出去的,真的,特别真。
比朕的名字还真,行了吧?
实际上赵祯已经看过了无数次的排演,但说实话,他倒是真的没有看过在搭建舞台之后的效果。
灯光和舞美,就是这一出戏的小半个灵魂。由于这出戏的排演之时,动用了大量的投影戏、木偶戏、口技技巧。所以比之旁的戏码只要人齐服装上便能够演绎的程度,这小戏还需要特别为他搭建舞台。
赵祯出于私心,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一要求。
为了保证能够演出最佳的效果,他们特地还将看戏的时间定在了黄昏时分。
在众人明里暗里的暗示之下,赵祯不得不又请了心爱的臣子,心爱的臣子的家室、宗室们,反正最后动静极大,变成了一个合家欢活动。
如此声势浩大,只为了看一出不到30分钟的小戏自然有些浪费,故而这一次在宫里面上演绎的,其实是自排演出便一直不曾在众人面前上演的一出将近两个小时的大戏。
大戏的诞生过程有一些曲折,在夏安然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因为柳三变和赵祯这两个文人的脑洞委实太大,在编写剧本时候又加入了太多的私料,所以在最后便出现了另一个膨胀版本。
描写得更为细腻,变化也更加多一些,赵祯还在里面贡献出了几个唱段,既然要看,当然要看最好的。
对于自己的心血,赵祯可谓十分执着。
小戏固然可以一鸣惊人,但要在善变及喜新厌旧的目光中长久停留,还需要靠大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