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1页(1 / 2)

加入书签

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吴语区,他那时候虽然已经倡导使用普通话,但是要和说了一辈子地方话的老人们交流,还是要用方言的。另一方面,他在三国时代的朋友,孙策和周瑜,都是吴地人。

所以他们偶尔也会互相学着点彼此的家乡话。

这是因为在东汉时期,官员通常都不会被派去管理自己出生的地方。而如果,所派驻的地方是同一语系,那问题倒也不大,但是倘若像北方的官员被派去了南方,或是南方的官员,被派去管理北方,单单就语言,这一点就是一个大问题,但也不是说语言不通就寸步难行了,毕竟官僚系统都必须使用官话。

只是,如果语言不通,那要如何和当地的民众交流呢?

如果不能和当地的民众交流,那么官员就将会被束缚在府衙之内,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也只不过是府衙里的人,想让他看到和听到的,被蒙骗的概率极大。

所以在大汉生活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学着一些方言,以备不时之需,实在不行,拿人拿来唬人也是可以的。

毕竟常言道,有备则无患。

夏安然当时并没有派去吴地做官员,但是到了这里。他曾经所学会的吴地话,就无疑为他点亮了当地人的好感度,尤其是在听到他是一个北方人。却特地学了一些,吴地语言的时候。

这个道理大概就跟现代人发现,有老外为了到中国来旅游,特地学了好几句中文一样,虽然在听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有不少人有“你还不如说英文呢”的吃力感,但是出于本地人的领地自豪,这种时候多半都会表现得极为大度。

毕竟人家千里迢迢过来旅游,还特地学了语言,不管怎么样,总得给个友善的态度吧。

差不多就是这个原理。

夏安然当然不知道,他无形之间点亮了这一对夫妇的好感。他有些磕磕绊绊的向夫人解释,自己的盘缠在旅游的时候弄丢了,所以并不是想要来买鱼丸,顺便问一下,哪里有当铺之类的

这位夫人看了看这个小公子一身明显富贵,却有些狼狈的打扮,再见他,眸光澄澈,确实没有蹭饭的意图,好感度顿增。

而且夏安然,这张脸,也的确是长得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