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页(2 / 2)

加入书签

夏安然当下对小朋友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第92章 三国(二十四)

带着一个小天才出行有多幸福, 夏安然很快就知道了。

他这次为了绘图方便,带上了很多能够用得上的工具, 譬如铅笔、画板, 另外还有用麦秆制作的纸,麦秆稍硬,原材料廉价, 做出来的纸也比较厚实,不利于用水墨书写,但是使用铅笔却很好,而且因为纸张比较厚,修改的时候也能够用小刀轻轻刮掉最上头的一层, 而不会影响下一步的书写。

这是因为铅笔的写作原理是石墨覆盖在了纸张的最上层,理论来说只要将这一层粘走就好, 咳, 夏安然试过用馒头,但是效果不咋的,最后还是觉得小刀更好用一些。

这点就比毛笔更好,毕竟墨汁是会深入到纸张纤维内部的。

而且用废了的纸张在经过泡水后还能二次利用, 大大节省了原材料。

而同时,在夏安然说了将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后挤出, 可以得到比较细的笔芯后, 大佬们很快就给他鼓捣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铅笔……只不过在这里,铅笔的大名叫做墨笔。

不用加墨,方便携带, 可以批量生产,造价也相对低廉的墨笔很快抢占了中低层市场,工匠在此时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些大家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他们多采取用师带徒,徒带孙的方式,每个匠人背后都有庞大的人脉链,在墨笔被弄出来不久后,很快这种笔就普及开了,本身没什么用的石墨忽然被大量采购,利益链有所牵扯后,墨笔的制法自然也保不住。

当然,荀彧也没打算保密,夏安然最近弄出来的东西太多,一个墨笔不过是其中的小小添头,更关键的造纸法还在他们手里。

此时曹操选择的《劝学》正在赶制中,荀彧特地托了关系寻了刻章大师,请了他门下的学徒们来帮着制作雕版,他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本【书】的推广肯定会遇到阻力,但如果是一本精美的书籍呢?出自大儒蔡邕的手,又请了大师刻板,使用的还是蔡邕的笔迹,文体内容也是最平和的劝人学习的问题。

他努力将世家对此可以指摘的地方降到了最低。

如果还有别的……

那也只能拼上一拼了。

荀彧出生世家,他比谁都明白这本书的重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