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1 / 2)
姜云瑶把信物收进了荷包里,忍不住感慨。
“实诚的我都不忍心告诉他,其实我早就知道不会有圣旨了。”
是的,早在朝廷的赏赐和给县令的圣旨到达之前,姜云瑶就知道自己注定不会有姓名了。
还能拿到赏赐,就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主要目的也是摆个样子,给其他人看的——
比如临山村的村民们。
第124章 治国能力不突出
在外人眼里,脚踏水车能出现,绝大部分是姜云瑶的功劳。
县令还亲自来访,并百般保证,一定会把她的名字写进折子里递上去,给她记一大功。
有此前言,无论如何皇帝都要下发赏赐意思意思。
但问题就在于,姜云瑶是盛家的人,两位小殿下还在盛家养着呢。
把两位小殿下暂时托付在盛家,为的就是不被太后一方的势力发现。
这要是太大张旗鼓的表扬姜云瑶,给的赏赐太隆重,就容易把别人的目光吸引到姜云瑶和盛家人身上。
如此一来,就会把两位小殿下推到更加危险的地步。
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
孟大儒跟盛知衡多次来信,也算是很熟了。
这次同样是由他给盛知衡递来了一封信,讲明了其中缘由,并向姜云瑶保证。
虽然眼下不能大肆赞扬她的功绩,但皇帝都记着了,日后有机会,定会补偿她。
信是萧晋荣送过来的,由此他也算是正式摊牌了身份,他就是皇帝一方的人。
特地来此当夫子,大抵也是为了隐姓埋名,用一个合理的身份,就近照看保护两位小殿下。
信封里不只是孟大儒特地写来解释的信,还附赠了几张大额银票。
因为不能把某些人的注意力引到姜云瑶身上的缘故,朝廷下发的赏赐也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偏少了。
为了补偿姜云瑶,皇帝特地交给孟大儒一笔银票,让他随信寄过来给姜云瑶。
足足有三万两白银。
姜云瑶在感叹银子好多,皇帝真大方的同时,也大概明了,这怕不只是给她的赏银,还有两位小殿下的“托养费”吧?
只是让姜云瑶没想到的是,县令居然是个这么实诚的人。
因着朝廷没有大肆表扬姜云瑶的功绩,送来的赏赐也不怎么多的缘故,还觉得愧对她。
为此甚至许诺她以后若是有事,尽管去寻。
别的不说,丹阳县有这么一个县令,也算是百姓之福了。
送走了闲杂人等,盛宥柏等人面带喜色,高兴的让柱子等人搭把手,把赏赐都抬到姜云瑶他们的院子里去。
在县令的眼里,这些赏赐或许有些少了。
但在盛宥柏和盛老太爷的眼里,这可不单单是赏赐。
还是皇帝对他们盛家的态度表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