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页(1 / 2)

加入书签

世家大族为了自保,愿意和宦官交好的不只汝南袁氏一家,颍川荀氏也是如此,荀氏八龙荀二龙荀绲令儿子荀彧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同样是为了明哲保身。

对他们来说,保全家族最重要,家族被嚯嚯没了,名声再好也没有用。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7】

世家大族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损失惨重,纵然后来黄巾之乱兴起,灵帝唯恐党人与黄巾一同作乱而大赦天下,免除党人因亲属师友关系连坐的禁锢,士人之中愿意忠君的也没有多少了。

尤其是亲身经历过党锢之祸的老一辈名士,或明或暗都在推着汉室往绝路走。

皇帝在没事儿的时候能把世家大族往死了打压,有事儿了又想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世上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关系远的暂且不提,只说荀彧的六叔、袁璟小家伙的外祖父、大汉司空荀爽荀慈明,这位为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隐遁汉滨十余年、后被董卓强行征召入京的硕儒大家,所著书籍里或多或少也带了些推翻汉室的苗头。

汉室从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搞了个君权神授,皇帝代天受命,上头还有个可以压皇帝一头的“天”。

天子无道,百姓没办法和天子作对,头顶的老天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教训这个不孝子。

董仲舒提出皇帝代天受命,如何解释这个所谓的“天”,自然是儒生士大夫说了算,桓灵二帝把世家大族得罪的死死的,等到汉室倾颓,只要能拉拢住士人,代天受命的是不是大汉并不重要。

连廊下,披着厚厚斗篷的青年缓步走在其间,步履缓缓格外赏心悦目。

原焕不担心将来,如今做通荀彧的思想工作,也不太担心现在,毕竟经过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党锢之祸,士人不循正道是为了保全自己,是为了拯救天下,天子不行仁政,理应退位让贤。

需要解释一下,这话不是他说的,而是历代儒生说的,自从天下独尊儒术,儒生地位大为提高,一旦皇帝不得人心,就有儒生上书要皇帝退位让贤。

从汉武帝后期,到汉昭帝、汉宣帝、汉哀帝……大汉的皇帝几乎都收到过催他们退位的上书,到汉平帝时实在不得民心,上书催他退位的士人数不胜数,汉室宗亲扛不住压力,最终只能任儒生榜样王莽被推上帝位。

如果王莽后期的骚操作没那么多,而是想法子解决当时的朝廷弊端社会矛盾,后来光武帝能不能成功上位谁也说不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