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页(1 / 2)

加入书签

“哦?”康熙来了兴趣,看过白纸上的相去甚远的染拾挪和玫拾陆,问道:“那满分是几何?”

“满分壹佰”胤礽指着最高分说,“这是九弟的,最低的染拾挪分则是六弟的。”说完后又补充道:“九弟虽然顽劣,但是语言之上很有天赋,大多时候都是一点即通。”

他没想过要贬低六阿哥,但无奈人的天赋点飘忽不定,六阿哥竟然连汉语都说不清的五阿哥都比不过,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另外,很遗憾,最得康熙看重的太子爷没有参加考试。否则这份成绩单上就不会只有一个玫拾陆分,应该会再多一个满分才对。

康熙颔首,把儿子们的成绩单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评价道:“此法不错,师傅们若有平时的小测,也可借用这个方法。”

转念一想,他又自言自语道:“若是科举考试也用此法,那学子们的学识功底如何,岂不是更加一目了然…”

胤礽诧异的挑眉。难道他汗阿玛还想把这个记分方式大力推广?他本意不是要向汗阿玛推荐这个办法啊!现在自己手里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他真的无心再在科举之事上变着法儿折腾的!

想到自己当时被系统出的各种试卷考的昏天黑地,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即使他是在皇室一百二十遍学习大法中成长起来的,但想到那些具体的数字和其背后代表的含义,他还是会忍不住害怕。

胤礽心底不禁埋怨,不知道后世哪个聪明人相处如此大胆的办法,可以把原本的标准量化到如此地步。有了具体的衡量标准,哪些读书人读书时只怕会更加头疼吧。

(此时,同样属于后世的系统默默附和了他的想法,大部分学子的确对考试给分数这件事,深恶痛绝。)

康熙却不理会儿子古怪的脸色,把成绩单看了又看之后,才叫梁九功去传旨,让议政大臣讨论以后的科举变革方法,就以这张成绩单为例,把科举考试的成绩最大程度的量化,标准化,清晰化。

为了方便大臣们理解,他还让胤礽交出阿哥们的考试试卷。

胤礽自然不敢不应。他心底不自觉的发出无奈的叹息,完了,好像自己无意之中又给学子们增加难度了。

康熙把这份成绩单反复摩诊,越看越高兴。太子贴心,时常贡献良策为他分忧。政令通顺,将来朝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可用之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