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页(2 / 2)

加入书签

见韦襄走过来,严祺的脸上挂着笑,假地就像戴了个面具。

韦襄也是一样。

“文吉别来无恙。”他说。

“甚好,”严祺不冷不热,“伯建别来无恙。”

两边的问候都毫无诚意,客套两句之后,谁也没有继续。

韦襄又跟王承业等人见了礼,却不忙着离开。

他看了看严祺,微笑道:“我听闻府上近来不安宁,原想着今日文吉是来不了了。不想文吉到底心怀宫闱,万难不惧,真乃可喜可贺。”

这话说得阴阳怪气,自是在讽刺漪如受伤引起的风言风语。

严祺神色从容,也笑了笑。

“端午佳节,蒙圣上召唤,纵有万难,自当赴宴。”他说,“倒是伯赞,我原以为风光上任去了,不想仍舍不得京中,当真故土难离。”

第二十六章 端午(三)

韦襄的面色登时变得有些难看。

严祺说的,是他去当淮南道巡察使落空的事。

淮南道原巡察使冯立年老,将要卸任,致仕还乡。淮南道富庶,去做巡察使这样的封疆大吏,不但油水少不了,还能得一个极好的资历,回到朝中少不得高升。

韦襄盯这个位子盯了许久,没少让妹妹韦贵妃帮忙,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可当他以为十拿九稳的时候,那新任淮南道巡察使的人选下来,却不是他。

这件事,让韦襄十分恼怒,并且认为从中作梗的就是严祺无疑。

但漪如知道他这是错怪了严祺。当淮南道巡察使这样的好事,朝中盯着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韦襄不过三十多岁,轮不到他乃是寻常。至于严祺,或许有在别处暗暗推了一把,不过若说他是主谋,那确实冤枉。

韦襄显然不这么想,盯着严祺,似乎要发作,却碍于大庭广众,只能生生按捺着。

幸好这时,一名内侍赶来向严祺等宾客禀报,说帝后就要驾到了。众人不敢耽搁,转而纷纷朝殿上而去。

没多久,皇帝、皇后和太子在仪仗的簇拥之下,已经登临殿阁之中。

乐声堂皇,苑中众人纷纷下拜,山呼万岁。

在漪如看来,当下皇帝的模样跟将来相较,只不过看着清瘦一些,与她父母算得同类。如果说谁一点没变过,那就是皇后。

她本生得珠圆玉润,却比她兄长好看许多。修得弯弯的长眉,

看谁似乎都和颜悦色,教人永远猜不着那面容底下的心思。

至于皇帝,他向来颇有天子威仪,看人的目光不辨喜怒。

作为最亲近的外戚,严祺一家的座位离皇帝不远,见礼之时,皇后看着漪如,唤她上前来,仔细端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