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2 / 2)
“我当年也是跟你俩一样大的年纪,就出来求学。第一站就是蒲郡,第一次来到蒲郡,也是惊讶于这个地方的热闹,跟你们现在的反应一样,都是土包子第一次进城一样。”
管信衡抿唇笑,他就是蒲郡人,从小在蒲郡长大,没有过跟老师和两个师弟一样的想法。
陶汉毅是南朝有名的大儒,即便郑章之前在南汉皇宫,宇文允在北魏皇宫,都听过他的一些事迹。
没想到来到民间之后,会有机会给陶汉毅做徒孙。
拜师贾岱时,也只是听说他学问做得还不错,不曾听过他师父的名讳。
还是昨晚回家前,贾岱说要带他俩一起到蒲郡拜寿,俩崽子才知道自己的老师竟然是陶汉毅的学生。
从郑章和宇文允都知道陶汉毅此人,可知他的名声是真的不小。
因此看到陶府门前停满马车,也不会觉得有多惊诧。
师徒四人走出马车,贾岱的脸就是通行证,府里的门房看到贾岱,没有阻拦直接让他进去。
还跟他打招呼:“贾先生这次来得蛮早,只有辛先生一个人到了,杭先生和董先生都没到。”
门房说的三个人都是陶汉毅的亲传学生,贾岱的亲师弟。
辛友冲常年生活在冀州,每次拜寿都是提前两天赶过来,他们剩下三个人都在兖州府内,每次都是当天早上从各自的地方赶来。
除了贾岱之外的杭英辉和董喜来都是在官府内,任着不小的职位,每日里为着工作忙得焦头烂额,都是好容易挤出一天时间过来拜寿。
还是那句话,人能来就行。
而贾岱会来得晚,单纯是因为这些师弟们都官居要职,独他一个人赋闲在家,虽然这都是他自己求来的后果,但一样的师兄弟,站在一起还是会气虚。
他原本还会时不时来老师府上小住,现在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贾岱是府里的熟人,可以说是半个主子,门房没有特意指引他,把他带到正屋,那都是客人才有的待遇,自己人不需要有人带路。
贾岱大概是有些抗拒见自己的老师,一路上慢悠悠的,给三个徒弟讲解府里这些东西都叫什么。
怕三个小徒弟不知道这些东西,闹了笑话被人嘲笑。
郑章和宇文允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锄头铁锨,贾岱介绍的这些东西他们还能不知道?
而管信衡是豪门子弟,不过他母亲位置低微,上不得台面,他在族中也无什话语权,他便早早出来讨生活。
虽然只是个家族里的小透明,院子里的东西都叫什么我还是知道的。
知道贾岱是好心,这三个人都默契的认真听他讲,郑章和宇文允还会时不时提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