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页(1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虽然她不明白薛宴好端端的为什么生气, 但还是相信了这些都是陶迆拍的,于是把别墅里所有照片浏览了一遍。最后很勉强地找出来个特点: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多。

听到这个特点后, 薛宴直接把还没抽完的烟扔在花园石砖上,踩灭了:“走吧。看来对这行没兴趣也没天赋, 好好学文化课吧。”

她也很无奈, 瞪着薛宴说:“陶迆喜欢什么我就得喜欢什么吗?”

薛宴笑了笑, 恢复了宠爱她的模样:“不是,你是自由的。不喜欢也没关系。”

从哲学来说,绝对的静止并不存在。事物从存在之初就是不断变化的,兴趣爱好也是。

那年夏天从长沛回来,知道萧时光喜欢拍照却连相机都买不起,就怀揣着难以形容的报复心开始疯狂购买设备,学习拍照。

两年多后,她得到薛宴允许,又去那个别墅看陶迆的作品,果然很容易地发现了她的个人符号——

情绪感。

陶迆的相机好像有捕捉人情绪的能力。即便你没有出现在拍摄现场,也没有接触过那些人物角色和静物环境,但当你站在她的作品面前,却能产生直击灵魂的共情,能感受到那些场景的细雨微风。

同时感受到的,是心甘情愿的折服和挫败。她确实缺少一些天赋,无法用基于程序的参数调整、基于几何的空间构图来复刻陶迆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超出了美学的范畴,体现的是灵魂和意志。

此后她也看过不少摄影展,买过很多摄影集,来研究别人的东西。不知道是由于爱屋及乌,还是因为陶迆在她心目中独一无二,陶尔再也没有遇见过能让她产生共情的摄影。

直到大二那年,她从贴吧里看到一个摄影群的邀请通知。群主为了赚160元/位的入群费,发布了很多群里元老的作品来吸引人。

有组作品叫她眼前一亮——

是真的很亮,阳光透过密叶打在女生的半边脸,洒落操场照亮少年的白球鞋,穿越喷泉溅落的水雾在小朋友背后的晕成彩虹。

或是看不到光线的模样,但拉高的曲和细调的暖色,把原本沉闷的高三教室变得亮堂堂、暖洋洋,让人不由遐想,那或许是从灿烂明艳的未来投射至此的光芒。

于是果断付费,加了此群,认识了那组作品的创造者:[北风]大哥。

160块钱花得确实也很值,她从群里获得了[北风]分享的数不清的免费滤镜预设,照片批量导入Lightroom,他的预设总有一款能调出完美的光影和颜色。

之后在群里交流得多了,边加了好友。但有什么问题还是习惯在群里讨论,两个人私下里几乎没有说过话,只在卖相机那件事上,她维护了几句,他过来道了谢,送了不少新预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