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4页(2 / 2)

加入书签

最上层这条走廊是最长的一条,绕行一圈几乎就是小半个时辰;随着方位变换,墓室里的“展品”也在变化,边境变成了沿海,城墙变成了海堤,耕地的村民变成了晒网的渔民,码头上还停靠着战船船队,船上立着完全不成比例的水师将领和箭手炮手,不仅看不出半点豪情,反而极其瘆人。

醒祖在位时,边关只有落霞关、霜芦关和雪鹄关三处,位置与现今也并不相同,据说那时的落霞关比现在还要往南数百里,但醒祖薨后,南边逐渐没落,落霞关不断北迁,所以才得了“南荒”之名;到末期甚至连边关城墙都几乎没有,南丘郡都成了荒地,改朝换代后才被白氏收复,重新繁荣。

——如今看来,当时的南荒就是被醒祖圈为了私地,连凤氏子孙自己都不敢轻易进入,才会被逐渐放弃,成为了许多流民逃犯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而这些人最终演化成了荒民的祖先。

醒祖自己出身南境,所以他们最先看到的应该就是当初的落霞关上的缩影;接着是东南沿线的海岸线,延伸到东北的霜芦关,尸俑所穿的就是厚重的加绒盔甲,马蹄上钉着的也是专门走雪地的带钉蹄铁。再往北则是雪鹄关,马匹和骑兵明显增多,甚至有马队飞奔、纵横草场的恢弘场景。

若单论造景,的确是将各方边关的特色都突出得极为鲜明,一眼就能分辨,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然而一想到那些兵马曾经都是活生生的、甚至是威风八面的将士,而且这些含恨枉死的将士还随时可能在蛊虫驱使下再“活”过来,就谁也没有了欣赏的心思,多看一眼都觉得心惊胆战。

好不容易走完一圈,没人想要休息,毫不停留地走上向下的栈道,步入第二层走廊。

第二层亦是相同的结构,所幸没有尸俑,造景也更加丰富,依旧是从南荒的丘陵群起始,延伸到东南沿海的滩涂地,再到江东平原上的凤洄江入海口;东北的高山雪原,北岭下的草场、西岭外的戈壁,北境主水脉觅江、南境大湖秋镜湖,甚至是蜿蜒奔腾的凤洄江,整个天下的壮阔美景都被浓缩在了这环形墓室之内。

千年之前的江山画卷与现在自然有出入,但那些山川河流的走势自有特点,各处山脉的石质土质也各有不同,夜雪焕丝毫不怀疑醒祖是实地取材,在各山脉上挖了山石回来造景,甚至连那些河床湖泊中也仍有水流,不知究竟是做了怎样的处理才能保持千年。

经历了上一层,再鬼斧神工的造景也引不起众人的惊叹,个个目不斜视,脚步飞快。

这些山川河流在现实之中相隔千里,而在这间墓室里却以微妙而扭曲的方式被连结,并不完全按实际的地理方位排布,尽头位置是银龙山脉和凤洄江的交汇处。

这是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位置点,夜雪焕已经能想象到下一层里会是什么,也逐渐开始明白这层层墓室究竟又在展示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