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页(2 / 2)

加入书签

所幸当今皇帝倒也不是个昏庸无能的,他听从官员们的提议,于昭平四年秋,废止了捐官政策。

皇令明确规定,商人不得通过捐钱的形式获得知县及其以上的官位,员外一类的清闲官职倒可。

这捐官政策废除了,立马又有官员提出降低商人地位的举措,这些人认为国家之所以贪污腐败,全是因为商人社会地位高所致。商人有钱地位又高,就会拿钱贿赂官员,反过来官员收了商人的钱,就会为商人行便利之事,一来二去,久而久之,官商互结,搜刮民脂民膏,既而引起民怨,又会给朝廷造成新的腐败乱象。

所以官员们再一次上书,恳请皇帝降低商人的社会地位。然而皇帝并没有允准,皇帝也不可能允准。

须知本朝开国太·祖在没做皇帝前祖上就是做生意的,那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因着朝廷打压,太·祖家生意事上多有不顺,彼时又逢战乱,太·祖家弃商从武,在民间招兵买马,笼络民心,日积月累,队伍不断壮大,最后在动乱不安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杀进皇宫推翻旧王朝,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新帝登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商人走南闯北,货物得到广泛流通,推动的不只是经济发展,南北方文化差异也进一步缩小,本朝至第三代君王这里时,经济文化前所未有的繁荣融洽。

然而世上之事没有绝对性,所有事情都是相对而言。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确实推动了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国家繁荣昌盛,可也出现了新的弊端。

同样是第三代君王,也就是先帝,当今圣上的父皇,因为过分倚重商人,导致商人行为猖獗,与官员勾结,共同压榨百姓,更有甚者买卖官位。而先帝对此种行为非但不加以制止,甚至主动卖官鬻爵给那些顶级商人,以此敛巨财充国库。

结果可想而知,当官的都去勾结商人敛财去了,而商人买官需要一大笔钱,这笔钱与他们做官的奉薪远远不对等。为了寻回这种对等,这些通过买官获得官位的官员就会大肆剥削百姓,心里眼里只有钱,哪里还会为百姓做事。

官商互结,吏治腐败,是导致朝野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先帝时候,国家虽无外患,经济也繁荣昌盛,可还是挡不住民间自发组织的大大小小的起义不下十次。

为此,一些官员不断上书,恳请皇帝废除捐官制度,并且降低商人社会地位,可惜无一例外被先帝驳斥回了。

一直到今上继位,这种捐官买官的乱象才得以抑制,可官员们提议的降低商人社会地位皇帝却怎么也不会应允。

他们皇家以商贾起家,当初抵抗旧王朝时受到不少商贾的支持,老祖宗都说人不能忘本,他们又怎么能打压拥护自己的商人。况本朝商税高,国库的一大半由商人提供,放着这么多的钱不用,去打压拥护自己的商人怕不是脑子有毛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