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2 / 2)
李江解释:“沈老是咱们的气象学家。”
杨奕钦恍然。
他倒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位沈老, 不过他知道基地中有不少能人, 除了这位气象学家沈老, 还有环境、电力和武器方面的科学家。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生活,和他们暂时没有什么交集罢了。
现在和沈老倒是有交集了, 原因却令人百感交集。
一旁的封霖问:“需要我们帮忙的事是什么?”
“就是你们之前猜到的事。”李江笑说,“鉴于你们已经有了安装火炉的经验, 所以基地想让你们来当志愿者,帮助其他幸存者布置取暖设备……说是设备,其实就是装火炉的导烟管。”
“可以。”封霖毫不犹豫地应下, “什么时候?”
李江回答:“等你们吃完早饭再说吧, 基地方面也要准备一下, 统计一个计划表出来,将效率最大化。”
杨奕钦继续问:“我们吃完直接找你吗?”
“你们忙完的话, 直接去找元叔就行,他会给你们安排任务, 我估计我们大概率是一个队伍。”说完,李江环视了客厅一圈, “我感觉到你们屋里的热气了, 就是客厅太大了, 热气要渗透很久才能蔓延到整个屋子吧。”
“没办法,但客厅大也有好处,夏天更凉快。”杨奕钦看向宽敞的客厅,“不过通往后院的门缝会往里渗透冷风,所以我们准备找一块厚实的门帘,挂在客厅的门窗外面,挡风保暖。”
“挺好的。”李江笑了笑,“要是其他幸存者都能像你们一样解决困境,我们就不用发愁了……”
杨奕钦看得清楚:“各有各的难处。”
毕竟他和封霖的情况特殊,几乎不可复制。
其他人踏踏实实就好。
“谁说不是呢。”李江叹息,“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主要是刚刚从二楼的一户人家那里过来,看到他们家十四五岁的孩子冻得流鼻涕,看得人难受。”
杨奕钦问:“所以,咱们要开始自制火炉,覆盖所有幸存者了吗?”
“是,监舍按照一个宿舍一个火炉算,小区按照一个门户一个火炉算——基地内的铁和铜管暂时不够,只能勉强大家先睡在一起。”李江重重点头,“现在军队已经在学习打造方法了,我们准备在两天之内,让火炉覆盖到基地的所有人。”
听到这里,杨奕钦讶异:“两天内?也就是后天之前,就要给每一户人家安装火炉?”
如果只是打造足够的火炉子,在工具有限、都是生手的情况下,众人齐心协力也能勉强做到。但是听闻李江话中的意思,这个时间的限制,包括了安装火炉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边造、一边装。
李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你猜得不对,准确的说——是明天半夜之前。”
“明天半夜之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