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页(1 / 2)

加入书签

孙海杰说话眼角含笑,温和又礼貌。要不是俞宇那天在体操教室偶然听到他和潘一楠吐槽泳道“太挤”,嫌他“碍事”,他只会觉得孙海杰是一个特别关心自己的大哥哥。俞宇顿时有些委屈:明明是你想把我赶走,却非要说得和“为我好”似的。

孙海杰作为当前游泳马拉松项目一哥,他说的话在阎正面前也有几分重量。更何况,俞宇时不时被后面同学超过,或者超时休息他也看在眼里。阎正思考了一下,倒是应了下来:“海杰说得也有道理。来,俞宇,你适应高原也没多久,还是先继续低强度有氧。身体过度疲劳也不好。”

俞宇:“……”

孙海杰嘴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俞宇听到他身后有同泳道的运动员笑了一声。

二中的老师总是和他们说,要珍惜高中的朋友,因为出了这个校门,就很少会再遇到没心没肺对你好的人了。职业游泳队本身,就好像是一个小社会,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暗潮汹涌。俞宇突然意识到——鲜花与掌声,关切或是赞誉——那些东西可能都是假的。

它们像浪潮一样,随着成绩来,随着成绩走。俞宇下意识握紧了拳头。归根结底,只有硬实力才是自己的。

就这样,俞宇被打发去了最边缘的泳道8——那里塞着来见世面的汪成成,以及几个成绩平平跟不上训练的运动员,是整个集训默认的“放养区”。也就汪成成这种熊孩子极没有眼力劲儿,半点也看不出俞宇面色不快,只管自己手舞足蹈,打出热烈的水花表示“欢迎宇哥”。

俞宇瞪了他一眼:“……”欢迎个屁。

训练强度低下来,俞宇生理上压力也小了不少,可他看着孙海杰他们的训练强度又开始着急。

“你别着急啊。”陶泽波倒是很无所谓,笑着和俞宇说,“训练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强度越大越好,而是针对你自己的身体——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优秀的运动员大多好强,整个训练基地,休息期间加训最拼命的就属程哲凡和潘一楠,经常凭一己之力,硬是触发了陶泽波监控系统上的“疲劳预警”,被陶老师好一顿念叨。

*

集训进程过半,所有运动员又统一做了一次血检。

高原上的单项竞技成绩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运动缺氧再加上高原缺氧,客观成绩肯定比不上低海拔地区的成绩。所以,高原训练结果最直观的测量并不是单项成绩进步了多少,而是血液指标。

俞宇拿到报告单,忍不住一挑眉毛。

他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原本偏左的小坐标已经移到了中间,甚至中间偏右。阎正对这个结果是又惊又喜:“你对高原训练反应很好啊!”

所有运动员这些数据都有所提升,只是一个涨幅问题。俞宇之前一直以为,苏燎那句“你起点低,所以进步空间大”是一句安慰他的笑话,万万没想到,这个概念竟然如此哲学。

几个运动员拿到前后比对数据,探头探脑地互相比较,看到俞宇的也忍不住啧啧称奇。

俞宇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突然觉得前段时间那些抽筋、心慌、头疼都值了。他忍不住问阎正:“我能和他们一样练了吗?”

阎正侧头瞄了孙海杰一眼,似乎也是知道了一些什么,嘴上有些犹豫:“你就在这个泳道里练呗,你这儿也能包干。”

“我喜欢游中间,8道边上就是墙,太逼仄了。”俞宇一努嘴,“我能去他们泳道吗?”

俞宇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非得去挤那破泳道——大概就是因为心里憋着一股气。这属于面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