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页(1 / 2)

加入书签

李弗襄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

今年的战事,药谷的支援恐到不了,江南六城的水患严重,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等再过一段时日,怕是会有疫病流开。

李弗襄再拆了那封厚厚的信。

他本以为是家信,看了一眼,眉头却拧了起来,那却是高悦行对京中行事的分析。

从那年秋猎,惠太妃谋反失败被处死开始,高悦行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她信上说京中别有用心的人尚未完全拔除,两处王府和宫里都不干净,皇城脚下或许还有一次动荡,并与西境的战事有着扯不开的关系,提醒他务必小心,多思多虑。

又算计了江南六城的灾,若是赈灾及时,不出意外,至少延续至两个月才能见好,亦或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高悦行是站在他背后的人。

李弗襄奔赴西境,刀剑都指向了外面。

高悦行留守在内,试图替他挡住所有的后患。

李弗襄翻来覆去,几十页的私信里,竟然连一句私话都没有提。

夜色深了,按理说,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晚上总该吃两口肉,权当个犒劳。但是现在国内闹灾情呢,边关将士们也都自觉缩进了口粮。不求吃饱,不饿就行。

郑啸带着人狠狠扒了两口饭,出营时,李弗襄已经点好了人和马,带了一整队他自己的骑兵,还有□□和火油。

郑啸立刻问:“你打算用飞箭烧?”

李弗襄:“对,不能靠近,远远的听个响吧。”

他一打马,守城的兵放下城门,一行轻骑蹿了出去。

今天晚上的月亮像是在夜幕上开了一道紧窄的缝,不仅没有光泄下来,甚至还令人觉得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阴森。

骁骑营夜行从来不点火把照路。

他们的主帅就是最好的指路明灯,跟着他,准错不了方向。

李弗襄远望见须墨尔的营帐时,对方已经处于射程范围之内,李弗襄下令停止前进,他们在特质的箭上裹上浸了火油的棉纱。

箭雨瞄准了须墨尔的营地。

漫天的星火冲向了同一个方向。

火光烧透了半边夜幕,李弗襄骑马上,静静地望着那汪洋火海。

轰隆——

须墨尔的营地传来了一声今天动地的炸响,火苗有一瞬间,几乎要逼进了天上。

骁骑营的士兵有人慌乱喊道:“炸药!他们在营地里埋了炸药!”

人人都是一身冷汗。

万一他们不防备,冲了进去,恐怕在场人死伤至少大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