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1 / 2)
南湾渔业公司的两艘渔轮是在去年底全款购买的,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当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世界最先进”,而是量力而行买了性价比最高的一个船型。
尾滑道渔轮的共同特点就是抗风力强,稳性好。
只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基本就可以适应外海捕捞了。
只不过,地区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是由上级批准贷款买船的,不但要买到合适的船,还得是最先进的船和设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郭志勇又拿出那份报价单翻看,像在饭店点菜似的说:“上面批准咱们可以买三千万美元的渔轮,如果按照这上面的报价买,可以先来一条万吨加工母船,两条远洋尾滑道渔轮,三条运输船,再来六对外海尾滑道渔轮。外海尾滑道渔轮占大头,要是能将价格讲下来,兴许可以用这些钱再多买一对。光是想想这些渔轮汇集到咱们公司专用码头的盛况,就让人热血沸腾了!”
郭志勇觉得兴奋,而作为曾经的造船业专业人士,宋恂只会比他更兴奋。
两人就在这种兴奋的期待中,迎来了两天后与日方企业的第一次正式谈判。
谈判地点定在友谊宾馆的会议室,海浦渔业公司这边,包括翻译在内,一共出席了五名代表。
郭志勇和宋恂作为这次谈判的正副团长,在省外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西装打领带,还各自在口袋里揣了几张提前印好的名片。
大家都是头一回跟外国人坐到谈判桌前,难免有些紧张。
郭志勇将自己要说的话,提前跟宋恂在房间里演练了好几遍。
然而,他的担心属实有点多余。
第一次谈判的氛围算得上轻松,对方的首席代表是一位说话和行事风格都非常温和的老先生,完全颠覆了他们在抗战老兵郭志勇心中的固有印象。
这也让郭志勇心里稍稍放松了一些。
这次碰面,日方提供了最新的按照设备报价的报价单,并由他们的一位工程师,详细介绍了海浦这边比较关注的几个型号的性能。
按照海浦方面提前商量好的对策,化整为零,第一次谈判主攻进口数量比较多的外海尾滑道渔轮。
但是买船不是在大集上买菜,不是对方虚报一个高价,己方直接简单粗暴地对半砍价就能谈成的。
听了对方对渔轮各部件和设备的详细介绍,宋恂心里也清楚,他们想借此机会,展开与我国的合作,所以这次的报价算是比较实在的报价,价格符合这些渔轮的价值。
若想让对方大幅度降价,很难。
即便如此,他们也得硬着头皮跟人家谈,借钱还债的日子不好过,能少借一点还是尽量少借吧。
不过,第一天的谈判,直到结束时,也没将船体和机舱的价格谈到大家的心理价位。
此后的半个月,宋恂和郭志勇就带着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一个部件一个设备地跟日方磨价格,最终将船体和船舱部分谈到了4.8亿日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