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页(2 / 2)

加入书签

他旁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也举手说:“按照这种做法,干脆给每个公社都开办一家织袜厂好了,尼龙袜子在百货商店里卖的是什么价格,大家都清楚。你们这样多少有些胜之不武嘛!”

台下的代表们这会儿是彻底不困了。

这两人的提问几乎是在质疑这次奖项评定的专业性和公平性了。

第一排那个松裤腰带的领导却接过喇叭,回头说:“那么多公社开办织袜子的工厂,但是只有这个团结公社站上了今天的讲台,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嘛,大家先耐心听这位小宋同志讲完。”

眼镜中年男反驳道:“大家主要是觉得,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如果无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就无法适用于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单位,无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代表们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

经验交流会,交流的是成功经验,大家是想通过其他单位的经验,受到一些启发的。

运气好算什么经验?

萧廷芝坐在后面气得脸都红了,恨不得亲自跑上台,与他们理论一二。

什么叫运气成分?他们公社要是一路靠运气坐进全省群英会的会场,那其他单位又算什么?

别人的运气就不好了?

站在台上的宋恂见台下没有人再举手提问了,才语气平静道:“我今天准备与大家分享的经验中,并不包括诸位在资料里看到的织袜厂和建筑营造厂,这两个新建厂。毕竟,正如大家所说,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运气,也不是所有的公社都有条件来开办两家这样的工厂。”

“我想,全省范围内还有很多基层单位,像曾经的南湾县团结公社一样,工业基础薄弱,资金有限,人手不足,坚定地想要发展工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众人:“……”

“在去年430万的年产值中,两个新建厂占了将近200万。也就是说,还有230万的产值是来自原有社办集体企业的。而我们公社前年的工业产值只有69万元,刨去织袜厂和建筑营造厂的部分不算,团结公社去年的工业产值是前年的三倍有余。”

宋恂手握话筒望向台下众人,笑着问:“不知我们公社有没有资格,与大家分享一下让工业年产值翻了将近两番的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