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页(1 / 2)

加入书签

薛景璋:“天子早对阎氏不耐,他们不安分守己,还带兵至此,乃是自取灭亡。”

下属道:“皇帝行事多有宽仁之举,阎氏若肯认罪,朝廷未必不会网开一面。”

薛景璋闻言,只是微微摇头而已。

皇帝当初接手泉陵侯遗下的势力,乃是因为她刚刚登基,手上无人可用,虽然征发了豪强乃至于士族中的精壮去挖河沟,也顺势吸纳了一批人才进入中枢;等平定西夷时,表面态度似乎更温和一些,并未让人去服劳役,却也没再把人提拔到建平这边;到平定东地叛乱时,皇帝的态度便愈发冷峻,当初追随典无恶那批人的势力也遭到了最严酷的打击,他们不但被征发去挖河沟,在仕途上更是没得到任何补偿。

这种转变,代表天子的权柄不断牢固,其实当日从洛南的事情就可见一斑,皇帝现在的作风,已经到了“哪怕你们主动向朕低头,朕还得考虑看看要不要给你们一个机会”的地步。

薛景璋:“师将军何等聪明,自然知道该怎么对待阎氏。”

她的结论很有预见力——就在阎氏想着徐徐撤离的时候,师诸和开始了主动攻击。

前营的进攻队伍总体被分成两股,一前一后,一正一奇,每股队伍又化成一个又一个小方阵,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犹如箭雨般般刺入敌军的队伍当中。

明明是亲临战场指挥,然而对于敌军的动态,阎氏将军依旧有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难以把控感。

能迷惑对手,自然也会给己方人员的判断造成障碍,前营兵马选取的阵型异常复杂,十分不利于指挥,然而师诸和恰巧是一个极其擅长治军的人。

倘若把治军能力单独作为属性列出来的话,他大约是大周所有将领中相关数值最高的那一位。

师诸和亲自领兵,就在阎氏渐渐失措的时候,掩在第一股兵马后的那一支奇兵顿时如刀锋般,狠狠切入了阎氏中军的所在。

他率兵奔驰之态,仿佛是长鲸剪水而过,将大海从中分开。

直到被击穿防线的这一刻,阎氏将军才意识到一件事情——其实早在他们带兵抵达前营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

西雍宫内。

温晏然无意识地松开手,毛笔从她指尖跌落,在纸上留下数道墨渍。

她批奏折的时候,一条信息突然刷新出来,里面的内容带给温晏然极大的震撼。

[系统:

[战役][前营之战]大捷。]

温晏然默默捡起方才跌落的毛笔,颇觉困惑,她之前不是做了应对了吗,前营究竟打出了哪门子的大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