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 / 2)

加入书签

公子,您是不是记起奴才了。”常顺忍住激动的泪水,手上动作飞快,这时候还是坚持叫公子,都没有秃噜嘴喊出“殿下”来。

  聂恒宗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谁说我记得你?”

  常顺立刻又委屈上了,等把衣服都搭好了,才拿着木盆问聂恒宗,“公子,这木盆放哪?”

  “那边。”聂恒宗傲娇的抬抬脖子,用眼神告诉常顺木盆平日里放的地方。

  两人一起进了屋子。唐清不在家,吴氏便只能自己问常顺是怎么回事。

  从宫里出来时,聂恒宗就教了一套说辞给常顺,常顺记得牢牢的,此时吴氏一问,便老老实实开始说瞎话,“婶子,我们公子要到乐州府城的乐庭书院求学。前些日子到镇上落脚,第二日我出门办事,回来公子就不见了。”

  至于这其间多少细节,常顺选择了不说。

  吴氏抬眼打量了常顺一眼,笑盈盈的问道:“你们公子多大了,你们从哪来,家里姓什么?”

  这都是很简单很基本的问题,常顺如实回答,“主家姓姚,是京城人士,公子今年十一,家中行五。”

  聂是皇族姓氏,聂恒宗选择了隐瞒。相比起来,姚皇后的姓氏就显得没那么吓人了,借了母后的姓氏,聂恒宗觉得自己不算骗人。

  “才十一岁就得到了乐庭书院的入学资格,了不起。”吴氏压下最初的惊讶,笑盈盈的夸了一句,看向聂恒宗的眉眼里都带了笑,却是丝毫不怀疑常顺会骗她。

  说起来,乐州府最出名的,就算是乐庭书院了,那简直是乐州府的活字招牌。乐庭书院的创始人乃是当世大儒,曾做过帝师的曹庭之曹老先生。

  当今登基之后,曹庭之辞官归隐,回到老家乐州,创办了乐庭书院。算起来,已经快二十年了。

  虽说远离了朝廷,可是曹庭之的名声却越来越响。文人们常说:入了乐庭书院,便相当于半只脚入了殿试的大门。可见乐庭书院的名头有多响,曹庭之的本事有多大。

  二十年,乐庭书院的学子已经遍布大昭朝各地。而能入乐庭书院读书,也成了学子们引以为荣的事情。只是乐庭书院的大门,可并不那么好进的。

  家里有个读书人,吴氏也听过乐庭书院的大名。只是她只知道乐庭书院不好进,至于怎么个不好进法,那她不知道。若真知道,大抵也不会那么简单的评价聂恒宗了。

  “孩子你先歇歇,晌午用了饭,等下午你叔回来,看看怎么个章程再说。”吴氏没有多说话,她觉得自己很多事不清楚,没有自家男人通透,还是不瞎问的要好。

  聂恒宗毕竟没有恢复记忆,随便来个人就想把人带走,吴氏也不能让他们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