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2 / 2)
顾及到这里边还有自己将来的苦力,容珊考虑到有些学子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有些可能还是贫苦到连个汤包都不舍得吃。
于是,便将这三日的伙食全包了。
一些感性些的学子再次欣然落泪,皇上,皇上对他们实在是太好了!
又有热汤、还有肉,那些贫苦得需要举全族之力才能上京赶考的考生们一边擦着泪,一边吃着。
同时,对于考题上的问题,又多了新的一层想法。
三日后,便被收了起来,通通送往了乾清宫。
容珊要的是各种工本的人才,自然不会因为一些小瑕疵(其他行业不懂)而去除,相反,一张张认真看。
近年来成为康熙后,也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她,还算看得懂。
就是落笔时与康熙的字迹相差过大,就算模仿了许久,也颇为不同。
这一点,容珊将每个答对她点儿上的考生都落下朱笔,并传张廷玉入宫,撰写考生名字,作为入榜,参加殿试。
张廷玉身为保皇党的孤臣,一开始对皇上修改春闺考题颇为不解,但毕竟是皇上选大清的人才方式,他身为臣子,只能劝说。
见皇上坚持己见,张廷玉也从中考量关于皇上为何如此之想?
考题是后面才拿到的,在看到那些题目时,一开始觉得皇上有些胡闹,竟然将诗词歌赋等老祖宗传下来的给忘了。
在入宫跟皇上说了一番自己的意见后,容珊语重心长的跟张廷玉解释了自己为何这么做。
从皇上口中也得知县试、乡试、府试考的也不过是自己说的那些,既然要选拔人才,自然从中挑最好的……
也罢。
撰写那些考生籍贯、姓名。
一个个,也花费了张廷玉不少时间。
当然,最花费心思的还是皇上,见皇上对大清如此兢兢业业,心里甚是感动与欣慰。
*
而保成与保清几人的考卷,容珊交给了汤赋,并告诉他,积极向上的比赛,更有利于几个孩子的成长。
汤赋觉得自己被羞辱了,皇上这话语间是不是暗藏着什么意思?
他看起来像是会偏袒皇太子的人吗?
肯定不是!
汤赋为了表示自己不是个偏袒皇太子的人,当晚就将十个小盆友写的卷子给批改了一遍。
虽然特地遮住了名字,但他们的字迹,汤赋还是看得出来。
没想到,写的最好的竟然是赫舍里的什保。
想到会不会影响了太子殿下的名望,要不要……刚染上了这个想法,就顿时在脑海里想起了皇上说的那话。
自己刚才还坚决的表示绝对不会,算了,不需要私底下说,明日直接在课堂上说就行了。
在第二日课堂上说时,保成一点儿也不在乎自己落后于自己的哈哈珠子赫舍里·什保,反而是激动的问向太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