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1 / 2)
海森堡,31岁得奖,也是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的学生,
李政道,31岁得奖,师从物理大师费米,
卡尔大卫安德森,31岁得奖,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教授,又一位诺贝尔得主的学生,
保罗狄拉克,31岁得奖,他的老师拉尔夫福勒教出过3位诺贝尔奖得主。
以上可见,获得诺奖固然少不了自身的天赋异禀,但是要想年少成名,跟到一个好导师也非常重要,一个出色的导师不但能够在做项目的时候指点迷津,评奖的时候,也能靠人脉关系,更容易让学生的成果被评奖会那些老迈的先生女士们注意到。
是的,诺贝尔也要看关系看传承,要不然,门捷列夫也不至于始终无缘该奖项。
清北是一所好学校,老师的能力也不可否认,只可惜,都没什么诺奖的资历人脉,帮不上井熙什么忙。
她也无意再去哪位诺贝尔得主的实验室蹭蹭关系自己的实验室运转良好,为了一个得奖的可能性就浪费时间,井熙可没这份闲心。
再说了,诺奖对女性科学家可从来就说不上喜欢,抛开文学和□□不谈,多半女性诺奖获得者都是跟自己的丈夫共享奖项,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三十多年都没有颁给过女性科学家了,事实上,如果还按井熙上辈子的轨迹,那就是五十多年都未曾青睐过女性。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相当讽刺的事情。
如果没有以上种种优势,想要获得诺奖,就只能靠着自己的成果被历史彻底证明,然后活得够久,才有希望拿到。
是的,长寿也是拿奖的秘诀之一,毕竟诺贝尔不会颁发给已经过世的人。
也就是靠不上导师,那就让自己成为行业里举足轻重,而且在世的大拿再说。
井熙则决定,对拿奖更淡定一些。
在封印重重的世界里,指望别人大开恩惠实在没什么意思,只有用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卓越成果劈开荆棘,才能更好的享受胜利果实。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一个诺贝尔得主的好处也是难以言喻的,光是拿经费就能比其他人容易一大截,就更不用提在科学界话语权的提升,以及资源和人才的彻底倾斜了。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这么快就拿到奖,井熙的心情依然不算太好。
而心情一旦不好,就想找人出气。
井熙对准的,就是她在光刻机上的老对手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