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3页(2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技术的威力。

兰洪波开发出来的这套抛光机器,洁净度确实差一点,但是井熙给出的本来就是极紫外光刻机的镜头要求,放在深紫外光刻机上,其实也还能用。

更重要的是,一个靠手工研磨的工人,不但需要前期大量的积淀和练习,职业生涯也并不会太长,他的手会随着时间一点点失去稳定性,目光也不再清澈。

但是机器不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的一代代迭代升级,最终,只经过很短时间培训出来的新一代工人,就将彻底超过他们的老前辈,曾经漫长而枯燥的练习,一代代积攒下来的经验,瞬间就变得毫无价值。

这或许就是老手工匠人面对呼啸而来的科技狂潮,最悲哀的地方。

但是科研竞争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叫人慢慢伤感的地方,一步落后就可能步步落后,而一旦全面落后,就意味着让出市场,把主导权和定价权彻底让给对手。

当然就更不用提最重要的利润了。

尤其在需要大量资金和快速迭代的光刻机行业,落后导致的局势恶化,只会更快。

井熙不想成为被淘汰的那个,A□□L也是。

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新一代光刻机,谢天谢地,DAWN的镜头受限,产能根本提不上去,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最好的机会。

我要看到新机型尽快上线,然后把那群华国人彻底打垮!涉及到上亿资金的商业竞争,从来就不可能温情脉脉,尤其在行业顶尖的争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还好,对方找不到稳定合作的镜头厂,而他们的母公司已经和蔡司达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让他们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即便听说DAWN和东蔡司合作,他们也并没有太紧张。

两边的技术代差太大了,新的技术总监信心满满,无论是产量还是洁净度,那边都和我们的差远了。

只可惜,他的信心并没能坚持太久。

明明镜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DAWN接单的速度,却一下子快了起来。

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DAWN的年产量从十五台,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50台!

而且这个数字,似乎还在上升。

发生了什么?

DAWN难不成凭空变出了一个质量过硬,而且产量大增的镜头厂?这怎么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