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页(1 / 2)

加入书签

井熙打听到有这么一台机器的存在,花了些外汇额度, 就跟那家厂子把机器换了过来。

张工看着这台机器,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是八级工,当年也参加过这台机器的研发,但是那个带队的十级大工, 去年已经因病走了。

看到旧物,再想到旧人,只觉得心中百种滋味都汇集到了一处,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悲自然是因为这些年过去,不少老伙计都已经没了,当年项目组解散,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喜则是因为,那点舍不去的执念,或许真有重见光明的一天。

刚见井熙的时候,张工就觉得这个小丫头很不一般,但也绝想不到在有生之年,竟然能亲眼见到这丫头重开项目,甚至,自己还来得及参与其中。

我这把老骨头,就彻底交给你驱使了。张工郑重对井熙说。

井熙也只能连说不敢,说自己就是一个牵头人,具体的机床研发,她能做的也不多。

井熙这话并不是谦虚。

和一百年前可以纵跨多个领域的伟人不同,如今科研这条路是越走越艰深,也越来越窄。

井熙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强,但是至多只能做些简单的芯片设计,涉及到机床这种复杂集成电路,打打边手或许能行,当主导者显然能力不足。

她也无意将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这上头。

井熙的真正目标,还是解决光刻机研发中,机械设备跟不上的问题,当然,如果顺便能把闭环抛光机器人做出来,彻底解决镜头洁净度不够,以及产能不足的问题,那就更加完美了。

而华国,从来就不缺人才。

DAWN又开始对外招聘研发人员。

DAWN的条件,也再一次在科研界的小圈子里传开了。

这一回招的不是光电类的,而是机械控制和集成电路设计,还有伺服电机相关的人才,国内没有什么数控的技术储备,但是一波波学习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并不少。

很多人选择留在国外,主要原因是科研环境和个人待遇问题,但是,当国内的待遇向好,科研经费也充足的时候,不少人或许也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

毕竟,光是一口吃的,家乡菜也总更顺口一些。

井熙琢磨着,想借此机会再挖几个未来的大牛过来帮忙,要是有一个足够出色的人才主持大局,她也能轻松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