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页(1 / 2)
胤礽笑得更厉害。
胤禔道:“听说这次出访团里有好几个明遗民,全是老头?他们也不怕死在路上。”
胤礽道:“他们看淡生死,才令人敬佩啊。”
胤禔点头:“这倒也是。比起朝堂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那些明遗民确实是人才,可惜都老了。”
胤礽问道:“朝中又有人惹大哥你了?”
胤禔“呵呵”道:“索额图在筹备远征噶尔丹的时候,发现国库欠银严重。许多大臣仗着汗阿玛仁慈,明明自己每日花天酒地,还往国库借银子挥霍,看上去完全不想还啊。”
京中居不易。康熙为减轻京中大臣的负担,给京中大臣们“无息贷款”。
大清的俸禄虽承袭明制,较为低。但大清官员有许多写在了纸上的福利。冰敬炭敬润笔费置装费还有安置费,就算不贪污受贿,也能过得较为滋润。
所以那些死后两个床板都没有的身居高位的清官,要么钱用来接济族人,要么用来做建书院建桥路之类的好事,否则仅仅养活自己这一家人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只是高官。底层小官就过得较为拮据,需要从其他地方找活或者借用职权贪污受贿了。
这里只说京城的高官。
康熙知道这些官员的情况。他们刚来京城的时候较为拮据,过几年就富裕了。所以他允许京官、特别是宗室,向国库借银子,打欠条,约好时间还钱。
可借银子的年年都有,还银子的几乎没有。
现在开了海禁,商税变多,国库越发充裕,借钱不还的人就更多了。
胤禔非常不满。
国库的银子多那是大清的事,又不是你们大臣、勋贵、宗亲的私人库房。
皇帝修宫殿都是从内库出,从来不花国库的钱。你们凭什么把国库当你们的私人钱袋?
更让胤禔气愤的是,无论是为远征还是为赈灾开国库的时候,官员们都斤斤计较,一个子一个子的辩论。
可当他上奏国库欠账时,那群大臣们却几乎都站在了欠钱不还的同僚这一边,说什么要宽厚,要善良,反正现在国库充裕,何苦要逼迫大臣还钱?这不符合仁君仁政。
好家伙!这双标啊!气得胤禔要抽出鞭子了!
“是这样。”胤礽很淡然了。这事,前世就来过一次。
其实前世借钱最多的就是皇子。皇子们把从国库借银当成炫耀康熙重视他们的证据,越得宠的皇子借的越多。
比如老三。雍正让怡亲王亲自催他还钱的时候,他还侮辱怡亲王,看不起这个居然在国库没有欠银的弟弟。
你在国库居然借不到钱,如此被汗阿玛轻视的皇子,现在居然敢在我面前嚣张,真是狗仗人势!
怡亲王忍了。
但雍正忍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