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1 / 2)
琉璃如今多是贡品,但穆空青口中的玻璃却不是。
私造琉璃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研究玻璃却没个什么说法。
那烧瓷的窑还分官窑和私窑不是?
于是这事儿经由张华阳之口,又从平远侯他老人家眼前过了一遭。
在张华阳将那家人的身契交给穆空青时,穆空青便可以肯定了,他私造玻璃的想法,确实是可行的。
于此同时,周秀才那里也传回了消息。
周家确实有一队商队,是常年同西域诸国往来的。
只是这玻璃制造的法子,谈不上刻意保密,但知晓的人也不多。
尤其商队中人都是外来者,短期内想要打探玻璃的制造方法,就更是千难万难。
不过,这制造玻璃所需要的原料,倒是被他们查探了个八九不离十。
原料不算难得,大体上便是石灰石、石英,以及碱。
那头消息传回,秦以宁立刻就腾出了一个郊外的庄子。
那庄子□□建了两个炉窖。
一是烧瓷用的,二则是在那位琉璃匠人的指点下,建造出的烧制琉璃的炉窖。
秦以宁的陪嫁中就有烧瓷的匠人,也并那琉璃匠人一家一起,被送去了郊外的庄子上。
穆空青将已经打探到的原料交给了那几名匠人,而后又将自己好容易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那么一星半点的关于玻璃制造的知识,全部整理了出来。
至于剩下的,就要看这些经验丰富的匠人们,能不能带给他们惊喜了。
穆空青的玻璃制造已经开了个头,他这段时间便可以稍松快些了。
而秦以宁那边,却是愈发忙碌了。
船引开售了。
朝廷此次共放出了二百张船引。
每张船引定价一万两白银,只允一艘千料船只。
秦以宁手下的船只,共有四千五百料的一艘,两千料的三艘,一千五百料的四艘,其余小船数十。
但若是要远航至大洋彼岸,那么出海的船只少说也得有一千五百料。
所以,仅秦以宁一人,就至少需要得到十五张船引,才能让手下的大船尽数出海。
秦以宁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余专注海贸的商队了。
有那由南洋海贸发家的巨贾,手下最大的商船甚至已近五千料。
这些常年以海贸牟利的巨贾们,他们手中船队加起来,其规模堪比大炎水师。
这还是在大炎对商贾们持打压态度的情况下,对方皆尽所能控制了船队规模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