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2 / 2)
他对前来道贺的举子们一一回礼,笑若春风拂面,言辞进退有度,并未因自己高中而有半分倨傲。
倒是叫那些因他的年轻而心头泛酸的落榜举子们真心佩服起来。
杏榜张榜后第三日,礼部派遣专人给新科贡士们讲授殿试礼仪。
杏榜张榜后第五日,贡士们赴礼部复试,确认文章通顺、字迹端正,无代笔替考之嫌。
杏榜张榜后第十日,新科贡士们迎来了他们科举路上的最后一程。
紫禁城,保和殿内。
三百张桌案摆放齐整,贡士们身着统一的士子襕衫,在今科会元穆空青的带领下,对大殿正中的那位帝王躬身,以臣子礼拜见。
一声“免礼”过后,永兴四十九年殿试,开始了。
第92章 一个状元
殿试只考策论, 且只有一题。
穆空青揭开考卷,在看清考题后,穆空青笑了。
他所料果然不错。
殿试考的, 还是海贸。
只不过, 这次与会试不同。
会试时的海贸题, 是看不出任何倾向的, 只问考生们如何看此事,是放是管, 也皆由答卷者做主。
而殿试题,便已经是明明白白地在问考生,该如何管理海贸相关的一应事务了。
穆空青在会试时,曾以丝绸之路为例, 详细论述了海外贸易可能带来的利益,以及在番邦诸国都已积极开始海贸,而本国却无动于衷的情况下, 可能会给朝廷带来的危害。
只在答卷最后, 穆空青才简略地提出了一些,关于本朝若有发展海贸、管理海贸商税之意, 应当从何处入手的建议。
而他能拿到会元, 就证明对于他的这些理念,永兴帝是看进去了,并且认同的。
如今这道殿试题,与其说是出来考验诸位贡生的, 不如说是要求穆空青将他在会试时简略提到的东西详写。
再说明白些,便是这位帝王在公然告知整个朝堂,海贸之事已有定论,没得商量。
殿试策问一题要求七百字, 穆空青有足够的篇幅发挥。
穆空青作为本届会元,他的卷子有十成十要被送至御前的。
所以在遣词造句上,也必须慎之又慎。
然而这一次,穆空青却没有再如会试时一般字斟句酌。
他面前不到十米就是那位最高掌权者。
此时他只要有半分犹豫,便只会叫人觉得他畏缩,而非谨慎。
穆空青将所有需要避讳的内容在心中过了一遍,反复提点。
而后提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初稿。
永嘉书院的季考素来都是只给一张答卷,要求学生落笔无悔。
穆空青既然能连夺那许多次季考的前十,那么他自然有无需反复修改便能作出好文的本事。
初稿完成后,穆空青从头到尾浏览了两边,只粗略改了言语不够精简的几处,而后便毫不犹豫地开始誊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