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页(1 / 2)

加入书签

《周易》虽不是穆空青的主治经书,但为了消化那场讲学中孔师提过的内容,穆空青还是特意将《周易》翻出来,按着孔师所讲内容,一点一点重新理了一遍。

顺完这一遍之后,穆空青说不上究竟哪里变了,但他再去看那些他往常觉得晦涩难懂的经书时,竟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而得益于穆空青对《周易》的这番研究,再加上主治《周易》的学子可能也并不多,本次季考,穆空青一个主治《春秋》的学子,竟在考《周易》时夺了前十。

书院确实不支持学子专治一经,但学子们之间对彼此的主治经书还是比较了解的。

此番穆空青能在《周易》上力压群雄,一些在书院中研学已久的举子们,立时便打听起了穆空青的消息。

而当他们得知穆空青是去年新晋的举子时,这份惊诧之情则是更盛了几分。

随着这些学兄们同人打听穆空青的消息传了出去,穆空青未过乡试时的那些事,也都被人给翻了出来。

什么自入书院起,季考从未掉出前十之列。

什么江南文会上一举夺魁,小小秀才能引“君圣之争”。

什么同那位大名鼎鼎的张华阳一起下河摸过藕,上山放过火……等等等等。

甚至连穆空青那份传遍第十斋的笔记,也在举子们之间传开了名声。

这些举子们的年岁大多在及冠到而立之间,有些家中还有妻儿。

他们之中少有世家子弟,若要求学,除了去碰碰运气拜大儒为师,便只有留在书院中这一条路。

这些举子们为了学业,或是拖延至今尚未娶妻,或是将娇妻幼子置于家中,只在每月旬休时回去见见。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迟迟没能迈出正式入仕的最后一步,甚至数次于会试中折戟。

比起那些刚过院试,正意气风发的少年秀才们,这些积年举子们对于新的“学习方法”,才更能称得上是渴求。

即便穆空青知晓面前的这些学兄们,可能有许多都会与他一同参加会试,他也还是将自己的那些笔记都给了出去。

穆空青欲要高中,他的对手绝不只是永嘉书院中的同窗们。

若是不想着自己精进学业,反倒将希望寄托在对手全都不如自己上,那即便是真的走运取中了,将来的路也走不长远。

况且,这些学兄们也并非是敝帚自珍之人。

他们得了穆空青的笔记,也会同他交流自己的心得。

穆空青的天资再好,此世的年纪到底也摆在这儿。

在许多事情上,穆空青前世的那些经历非但不能给他帮助,反而会叫他陷入误区。

穆空青这些年着意改了不少,但比起这些积年举子来说,他还是差了不少的。

穆空青有意同他们请教,这些学子们先承过穆空青的情,后头自然也不会吝啬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