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页(1 / 2)

加入书签

顺祝近祺。

徐冰砚

民国三年六月十一日

这是她第一次收到他亲笔写的信。

是用钢笔写的, 端端正正的小楷,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严肃工整;并没有很凌厉的笔锋, 相反显得圆润中正,收笔时多用顿笔或提笔,挺拔干净。

她听说过的,旧派的文人都要勤习书法, 因为就连他们笔下写出的字也是科举考校的一项,未来给皇帝上奏折一律都要是漂亮的小楷,马虎不得。而她呢?一个留洋的人, 对国故原本是没什么兴趣的, 可眼下看了他写在信上的这些字,忽而却觉积淀深厚, 有另一重难以言说的韵味和魅力。

——可这不代表她喜欢他信的内容。

她虽然不通文言, 可仔细读几遍这封信便能明白他的意思——说什么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其实都是推辞的话,既不要她请他吃饭,又不要她把钱还他。

那她还怎么见他?

可恶的男人!

她嘴上生气地骂他, 可心里的情绪却是嗔怒,沉思片刻后还不甘心,又掏出纸笔决意给他回信;她可不会什么文言,就跟翻译一样写的都是白话, 说——

徐先生:

今晚六点,塘沽路德大西餐馆,不见不散。

若你不来,我就要去军营找你了。

白清嘉

她这信件是写得太过潦草了,没有体面的敬语,也缺乏客气的谦辞,甚至连完整的落款也欠奉,说白了只能算一张字条——而且还是一张不太客气且带有明显胁迫意味的字条。

不过她也有她的温柔——譬如开头的那一句“徐先生”。

她之前对他的称呼一般是“徐三少爷”,是依着他们白家和徐家的关系叫的,可现如今两家人已经交恶、她更知道他们待他不好,因此便不愿再以那套规矩去与他相处——他是徐冰砚,应当被称为“徐先生”,仅此而已。

此时她看着这张自己匆匆写就的字条,也为自己的大胆和鲁莽感到害臊,以至于开始犹豫要不要将它送出去了,纠结之时却又想起了那天静慈的话——

“你那位法兰西的同学受了西式的教育,想必也不会被所谓礼法成规所束缚,”薛小姐的眼中有一场朦胧又美妙的烟雨,“人生一世,遇上一个想要厮守一生的人是何等不易?倘若她是真心喜爱那位先生,便当先往前迈上一步,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是啊。

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