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1 / 2)
秦绮嘴上应得好,心里却愁死了。
“房陵”二字,勾起了她心底最隐秘的恐惧——纵然是截然不同的时空和历史进程,秦绮也被如今的情况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她那个时空,怕是没人不知道武则天,还有唐玄宗和杨贵妃。托各式各样文学作品的福,秦绮对唐代的皇室了解几分。她知道武则天有四个儿子,杀了一个,废了一个,贬了一个,最后一个是改了姓氏,背弃祖宗,自愿放弃帝位才得以保全性命的,也就是唐玄宗的生父,唐睿宗。至于那个两度当皇帝的唐中宗,除了流放房陵的经历外,大家对他的了解还不如韦后和安乐公主。
一个是想做武则天第二,却没那本事和手段,最后死得凄惨无比的失败者,一个权倾朝野,卖官鬻爵,为了做皇太女不惜弑父,下场同样不好的狂徒。
历史么,看看就算了,谁会深究呢?秦绮从前也就图个乐子,没当回事,直到秦恪坐上了太子之位,她才开始急了——这局面,怎么和那段历史这么像?
秦恪的性格,活脱脱一个中宗再版;沈曼性子硬,说她要做韦后,完全说得过去;至于秦琬,那就更不必说,公然进政事堂听政了,别说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也做不到这一份上啊!
好歹是多年生活在王府,嫁又嫁得是官宦之家,就是没有政治头脑,思维也比从前冷静明晰了很多,一想就能知道,那段历史肯定被涂抹粉饰过了,反正改史书的先例就是他们老李家开的,隋炀帝不是被黑得惨烈么?
只要是个正常人,哪怕是用脚趾想也能明白,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权势、地位和嚣张,都是建立在中宗活着的基础上——唐朝可没汉朝对孝道那么看重,当太后比当皇后舒服,那得建立在你有个亲生的,孝顺的好儿子的基础上。韦后唯一的亲儿子早就死了,其余的儿子全是从别的女人肚子里蹦出来的,你说他们是亲生母还是亲嫡母?一个连她养面首都容了,无条件对她好的老公,难道不比所谓的“儿子”强?说安乐公主弑父,那就更可笑了,“皇太女”的名分还没砸实呢,她为什么要杀老爹?别说什么等你母亲当了皇帝,你就当皇太女的话,太平公主杵着那么多年,权倾天下归权倾天下,武则天有立太平公主当皇太女的意思么?没有!正史野史,从来没漏半点风声。
换个角度想,安乐公主为什么有底气提“皇太女”?这可是开亘古未有之先河了,难道不能是唐中宗透出了这个意思?我流放的时候,那么多儿女,就这么一个在身边,我想给她最好的,凭什么不可以?史书一面要写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荒淫,共用一个男宠,一面又要写韦后和安乐公主“丧心病狂”,实在有些矛盾。
秦绮扪心自问,若她嫁了个能让她荣华富贵,一生安逸的老公,对方不但很多事情都容着她,不断提拔她的家人,自己睡年轻漂亮的女人,也愿意让她睡年轻俊朗的男人,绝不双重标准,让她守着一根烂黄瓜过一生,她为什么不乐意?这样的老公才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呢!唐中宗若真能开明到这一步,想将江山交给女儿,也就不稀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