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0页(2 / 2)

加入书签

牵马的那个躲闪不及,却尽忠职守,用力一扯,冷不防被拖道,身子直接拉扯着在门槛上撞,活生生往外拖,惨叫传得极远。其他几人见状,唬了一跳,下意识退了一步,猛地回过神来,却见晏临歌已不见踪影!

“他躲在马腹下!”为首的那个看着地上的血迹,脸色大变,“快,追!”

晏临歌死死地抱着马腹,任由发狂的枣红马横冲直撞,衣衫上满是血迹,半是马儿的,半是另外那个已经断了气的家伙的。

饶是坊中多为达官贵人,人丁不旺,也有好些送菜送货的庄户,冷不丁被吃痛狂奔的枣红马装个人仰马翻。晏临歌找准机会,松开手,往旁边一滚,正好落到墙角处,他也顾不上许多,一个手刀将临近的人打晕,拖到阴影里面,把他的衣服剥了下来,草草换上,立刻将小车一推,急急忙忙要出坊门。

这样大的事情,金吾卫不可能不来查看,眼见庄头们心有余悸,一个两个都赶快走,也不欲得罪这些豪奴,差人救治伤患,旁的看也没看,扫一眼发现有手令就让他们离开。

晏临歌知晓自己跑不过马,实在拖不得太久,也不敢去最近的马市。正当他寻思怎么逃脱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人,不由眼睛一亮,急急去寻了杨氏。

没错,就是那个为苏彧生下了庶子的杨氏。

杨氏被护送回乡之后,方知老母亲已经过世,临终前一直念着她。改嫁的嫂子日子虽谈不上坏,却也不能长久地供养两个别人家的小孩,日子一久,便有些风言风语传出来,譬如杨氏曾收留了一个大男人在家里之类之类的,名声已坏。杨氏无法,只得求了管事,带着侄儿侄女再度跋涉,来到长安,承蒙秦琬怜惜,在一处庄子上住下。

按照杨氏的想法,她身无长物,除了刺绣,并无甚本事,也只能用这一身活计供养侄儿侄女。秦琬却知长安物价太贵,不欲杨氏熬坏了眼睛,孩子还未必养得好,便出资为她开了间刺绣铺子,教导一些同样家贫的、可怜的女子,也不图什么日进斗金,就是给她们口饭吃,但让她们用劳动换取。事实上,这家铺子严格来说是赔本的,毕竟开在闹市,却又显现不出什么特点来,虽也有颇多顾客,但完全比不上旁的铺子百分之一,可秦琬乐意。

杨氏见晏临歌神色匆匆,身上还有血迹,唬了一跳,不知出了什么事。但晏临歌说是奉了秦琬的命令来,却又不说是什么事。好在杨氏向秦琬汇报铺子收成,尴尬经营一直亏损的时候,见过他一次,也算信得过他。故她思忖片刻,便道:“常有高鼻深目的胡人来咱们这里收购帕子,他们似乎不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这样吧!我多予那个胡商一些钱财,让他们帮你过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