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页(2 / 2)

加入书签

阿娘在长安生活了那么多年,竟还没有她看得透——权力角逐下的婚姻,往往是身份地位的相互维系。有意笼络代王的人,不会因为秦琬骄横跋扈之名远播,管家女红半点不会,就放过或许是唯一一个拉代王入伙的良机;同样,若有朝一日,代王被新君忌惮,皇权威逼之下,秦琬的夫家也不会因为她多年来贤良淑德,无一不好,便与新皇对抗,赔上一家前程也要保她。既是如此,她何苦委屈自己,留个贤良的名儿,最后芳魂一律再无踪迹,唯留旁人一番唏嘘?

人生在世,本就短短数十载,拥有足够的资本,为何不尽情挥霍,趁着年轻,肆意妄为一把?

不赞同归不赞同,秦琬对母亲极为孝顺,自不会展露出来,反倒装作颇感兴趣的样子,问:“王府规矩这么大,新买的仆役真能很快上手?”

沈曼听了,不由笑道:“才说你聪明,怎么现在又傻了?太子犯事,牵出多少人家,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做主子的尚且逃不出被发卖的命运,何况奴才呢?”

太子谋逆的事情不是过去大半年了么?按道理说,好的仆役都被挑完了啊,怎么听阿娘的口气,这一批都是顶尖的?

秦琬到底聪明,一瞬的迷惑后,很快反应过来。

跟着太子的属官,若是寒门小户出身,家私没多少,从这等人家里出来的仆役,自是很快就被小官胥吏们买走了,真正难办得是勋贵世家的家生子。这些人往往几代、十几代依附主家而生,人口众多,身居要职不说,自个儿也攒下了一份家业,言行举止比起小户人家不知体面多少。一般来说,没有蓬门荜户会这样给自己找不自在,见这些人弄到自家来。至于那些有底气买他们进府的勋贵……圣人正在起头上,他们装简朴恭顺都来不及,怎会这时候买奴婢?太子谋逆又不是什么好事,自不会有什么新贵崛起,这些奴婢就更无处可去。

再说了,太子事发没多久,圣人就招皇长子回京。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代王回京,诸事繁杂,府中奴婢肯定是不够的,这批人恰好可以补上缺。若他们这些权贵先将好的给挑了,代王回京一看,牙行尽是些歪瓜裂枣,好货色都被臣子给挑没了……谁这么没心眼,敢为几个用得不知是否顺手的奴婢,暗中被皇长子记一笔?

难怪阿娘一点都不担心府中人手短缺的问题,先将昔日王府老人弄进来,略略设个套子,连传话引导之类的都无,周红英就巴巴地往里钻。原来是早知牙行的情况,留有这么一手,既将这些老人清扫了一遍,又未落下什么苛待旧仆的名声,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代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想到这里,秦琬心中竟有些小小的欢喜。

阿耶心地好,阿娘手段高,做女儿的如何不自豪?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