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页(2 / 2)

加入书签

“看到这四个字后,我又急急去看下文,但接下来,便又是一段她哄着儿子吃饭的场面了,她的小儿子天真可爱,童言童语十分有趣,她写到饭桌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发笑,可是我有些笑不出来。

我想知道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但直到我读完了竹简,都再没发现一点线索。

很久后我才想明白了,她大概是不敢抱怨。在世人眼中,当时的皇帝在她女扮男装被揭穿后,并没有砍她的头,只是罢了她的官,已经足够宽容。

她若还敢抱怨,万一被传了出去,自是不妙。

于是她通篇欢畅,至于真正的心情,只在这四个字上露了端倪。”

微风拂过,有花瓣悠悠落下,恰落在曲红昭头上,成了美人发间的点缀。

她没有抬手拂去花瓣,只是继续读着这封信。

“当时,我又细细读了一遍竹简,想知道这四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却一无所获。虽然没能在她的记叙中找到答案,但我心里清楚,其实已经不必去找了。

这还能代表什么呢?是她的不甘心罢了。

换了谁,谁又会甘心呢?

若我有状元之才,我会愿意终日困在一方小院之中,和夫君讨论窗帘的颜色吗?甚至他还没同意我选的鹅黄色。

我看到她写了清明时节带着儿子去小镇外踏青的场景,她说自己很久没出过这么远的门了,很是开怀。

我却无法开怀,我想到了她当年赴京赶考时走过的几千里路。

从此之后,再读竹简,她写得越欢快,我就越难过。

那之后很长时间,我都把竹简压在箱子最低下,碰都没有碰过。

待过了几年,父母提出要给我说亲的时候,我才想起了这份竹简。用‘想起’这个词也许不太准确,毕竟我其实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又是一阵微风,吹得树叶和曲红昭手里的纸张一同发出簌簌的声响。

“说亲的对象,是两条街外屠夫家的三儿子,爹娘都挺开心,因为我若嫁过去,以后家里就不用花银子买肉了。

兄长们也很高兴,都说这是一门好亲事。

看着家人脸上的开怀,我险些就晕晕乎乎地点了头。

只是我想到了那份竹简,我忍住去想,多年后,我会不会也效仿曾曾祖母在竹简中刻下一句壮志难酬。

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当时我压根没什么壮志可言,我八成只能刻下夫君今日卖了十斤肉,或是晚膳时我啃了一块猪蹄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