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页(1 / 2)

加入书签

姜吟玉发热,面色透着不正常的潮红,与他到了一声多谢。

她和阮莹收拾了行囊,在第二日天亮离开了村落。

年迈坡脚的老人与他身边的稚童,立在黄土坡上,目送她们离去。

姜吟玉与阮莹踏上了向西之路,去往最近的难民营。

乱世之中,百姓如浮萍飘摇无根。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二人带着干粮混入了其中一支难民队伍,上路几天,姜吟玉脚下就起了水泡,每走一步都犹如踩在刀尖上,却不能停下。

她们所在的这一支难民队伍,有妇孺孩童,也有健壮青年,内部形成了森严的规定,壮硕男子可以为女人们提供保护,但妇孺必须每日上交身上的干粮。

她和阮莹满面尘土,就夹杂在这一滞浩浩荡荡的难民队伍中,往西北方向走去。

每走一段路,都有人体力不支倒在田野中,路上更时不时有沙尘袭来,人稍有不慎就会迷路,与大部队分开。

起初二人勉强还能跟上队伍,可姜吟玉体力无法跟上,阮莹为了迁就她,慢慢与她落到到了队尾

几日几夜的无休止的迁徙后,姜吟玉在爬上一山坡时,脚下水泡出血,疼得双膝跪地。

阮莹扶着她,指着远方道:“就到难民营了,你再坚持一会。”

可姜吟玉已经没力气了。

金色的阳光洒落,姜吟玉单手撑地,跪在山坡上,木钗盘起的长发被风吹散,眼中蓄起泪珠。

一声轻轻的“哥哥”从她唇瓣中溢出,消散在风中。

姜吟玉抬起渺渺目光望向西边,像是透过云光,看到了别的什么东西。

她沐浴在晨曦中,长发飘飞,衣袂染金,仿若要乘风而去。

她不知姜曜是否还活着,不知以自己的情况,还能不能撑着见到他,呢喃道:“等见到的官兵,先将我的信送到军营去。”

她只剩最后这一封信,能留给他了。

**

黄沙漫漫,四野茫茫。

玉门关外长风飘荡,在黄昏时分,有一骑策马出了大昭军营。

夕阳从云层中漫射下,男子衣袂翻涌。

道路上,昔日繁华的城镇,都化成了一城风沙。

绚丽的火烧云在天际燃烧,姜曜身上镀上了一层金光,策马朝她的方向义无反顾奔去,扬起十丈红尘。

那些藏在心头的、无法诉说的、那些曾要死去的、被消磨的爱意,全都犹如烈火重新焚烧。

他与她之?的情意未尽,无论如何他都会找到她,带她回长安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