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页(1 / 2)

加入书签

老大爷看人小同志准备的这么充分,也没有再阻拦。

在县城耽搁了这些就回到红旗公社,又耽搁了这么火,当沈卫民出来和赵琪几个聚到一起的时候,自然受了不少埋怨,这怨念多数来自于李家康和叶聪小朋友。

“小叔,你怎么这么慢呢?我都饿了。”

“小叔,我也饿了。”

沈卫民把伸到自己跟前来兴师问罪的两个小脑袋给退了,回去看下沈新乾,“爹,你怎么跟着六叔一块儿过来了?”

沈新乾最近忙于工厂建设,那是寸步不舍离开,生怕他一离开老儿子就给人占了便宜。说起来,这还是沈新乾第一次对建房这么上心。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偏疼老儿子,三柱子是家里最小的,他当然是疼着护着。沈卫民最后能长成那个性格,和他这个做爹的不无关系。不过另外最大的原因来源于这个男人的责任感,他生在沈家沟,长在沈家沟,中间因为入伍离开沈家沟十几年。一朝回家,他发现就算踏遍了种花家的千里河山,在他内心深处和灵魂深处认可的最美景色,还是这池山风景。

走出去过,自然明白外面的广阔天地是怎样的。反观沈家沟这些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差,年轻人不关心这些,他们这些年长的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如此这般下去,早晚有一天沈家沟真的会变成穷山沟沟,一个无人敢问津的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真正一无所有后人会无所惧怕,真到那一天,要变成了那样是很可怕的事情。那样与他们西邻那封闭的村子也差不离了。

他们愿意变成那样吗?他们甘心变成

那样吗?如果沈家沟真的成了那样,他们这些人哪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沈家沟人向来喜欢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池山是他们的血脉山。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虽然现在少提宗法和祖制,不过他们就是这样一脉接着一脉传承下来的,如果完全与祖先割裂开,他们就变成了无根之木,谁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沿用老祖宗的规矩。比如到山中砍伐树木,春种必须双倍栽种。比如捡拾菌菇不能大小斩尽杀绝,这句话适用池山上任何生物。

再比如,虽然池山缓坡是可以用来开垦田地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沈家沟的耕地还是集中在西洼和南隅。因为老祖宗时候就不那样做,泥沙会随雨水冲下,危害村里百姓。

在沈卫民这个后世人的眼光看来,这已经是保护大山、保护此间环境的最佳举措。可贵的是沈家沟老老少少,不管平常如何都在践行这一件事情。目前为止,甚少发现有人干出破格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