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9页(2 / 2)

加入书签

如果那样的话,他脑子里的地图就没用了,可经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心里约莫有数了。

可能有些小的地形不同,就跟南军国一样,小的地方,名字可能不一样,但大方向一致。

确定了这件事后,纪彬就更倾向第二种方法。

横渡印度洋!

这也是要在海上做决定的原因之一。

这条线路已经被他那个时空很多人证实非常实用,就算到现代,这条航线依旧有用,因为这是人类已知,最为安全的航线。

之前提过的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后,路途节省了一万多里,但这条运河也只能通行多少万吨以下的船只。

更大的货轮运输还是要绕行,还是要走他现在走的这条线。

所以这条线路必须尝试一遍,即使去的路上不试,从地中海那边回来,他也要试试的。

按照纪彬的指示,再跟柳卫宏的舵手商议,他们一路向西,不要沿海岸线走。

纪彬心里有点谱,却不能说出来,可在其他人眼中,这无疑是一次让人胆战心惊的尝试。

不按照海岸线走,一直往西,朝着茫茫大海深处行进。

这太冒险了,如果燃料用完,淡水用完,还是找不到陆地怎么办?

这是绝对有可能的。

当初柳卫宏他们遭遇风暴之后,愣是在海上收集雨水,天天捕鱼才勉强活下来。

那时候就是飘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根本找不到能靠岸的点。

当时的情况有多凶险,柳卫宏跟他的人最清楚。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是看看这大海,心里难免发憷。

按照柳卫宏他们之前的计划,自然沿着海岸线一点点往前,因为风暴才把他们吹到大海中间,随后飘荡了好几个月才靠岸。

但说实话,让他们再走一次原来的路,他们真的找不到,回来的时候,硬生生绕了很远,根本不知道哪是哪。

在大海上迷失方向是很正常的事,不迷失才奇怪。

所以最后画出来的路线图也不清晰,很难找到方向,人在大自然里实在太渺小了。

现在有个大致的轮廓在,也是因为纪彬自己补充的。

其实纪彬心里约莫知道柳卫宏他们到底去了哪。

长颈鹿。

这个特点太鲜明了。

肯定是非洲的产物,准确说是南非。

纪彬计划中的第二站,也可以说第二个补给点。

但马六甲海峡距离西边的非洲太远了,以简单的地形图可以解释一下。

地形图这东西可以这么理解,一块白纸上,以海太城出发的南海为支点,这个支点在白纸的最东边,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