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页(2 / 2)
如今几个月过去,晁山算是坐稳兴华府,下面来的属官关系也不错,不少人都是太子挑选的,自然不会错。
海太城那边虽然跟之前差不多,可樊海钧也算找到事情做,只是没事就过来打打秋风,想要给他们那边修路。
修,肯定修。
只是要把邑伊县跟兴华府的修好,然后才轮到他们那。
晁山还真没食言,确实是这么做的。
可这些路修完,兴华府成立的两个小码头也修缮好,这兴华府的库房里可就没多少钱了。
再大的金山,也扛不住修这么多路。
他们兴华府又不像邑伊县,有稳定的税收来源。
兴华府还是穷啊。
穷的连邑伊县都比不过。
好在晁山也不是个吃白饭的,他努力建设海运,好让过往的船只尽量在兴华府停靠,但效果并不明显。
现在兴华府的百姓可以说安居乐业,该种田种田,该捕鱼捕鱼,生活还是不错的。
但这些都没税收啊,朝廷说过,兴华府三年不交农税的。
晁山安慰自己,也行,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
能顾个温饱就可以了。
谁都能跟邑伊县一样那么富裕吗?
不存在的。
再说很多事情要慢慢来,他已经在尽量使用码头了。
在晁山终于上手了的时候,纪彬从汴京回来的消息传来,还让他吃了一惊。
在兴华府越久,他们这些人越明白纪彬的厉害之处。
不是有纪彬在,兴华府根本不可能发展这么快,都说他百万棉衣送边域这事做得好,其中在兴华府的事更好啊。
那么多百姓能安居乐意,那么多船运人家因为纪彬才留下来。
不仅如此,甚至兴华府现在的很多作坊,都是他找人弄过来的!
可以说纪彬一举之力,盘活了整个兴华府的商业。
若不是他的话,现在的兴华府税收只会更惨淡。
所以纪彬一回邑伊县,一回纪滦村,他们这边立刻得到消息。
晁知府知道,很多兴华府的百姓都盼着他过来,兴华府的作坊也是如此。
虽然不知道盼着纪彬过来做什么,但总觉得他来了,那就是好事。
晁知府跟布政使私下也在议论,纪彬还会不会来兴华府,应该会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