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6页(1 / 2)

加入书签

听说宿勤郡过来调查的人都吃了一惊。

最让人震惊的是,这韦宏竟然提前在无仙城买了条出海的船,应当是想效仿之前棉花诈骗案的贼人们,直接跑到海外荒地,又或者寻个搜查不严的地方装着东西跑路。

看来这人对禹王也不是一心一意,禹王得势的时候,他跟着贪钱。

禹王一失势,立刻想着跑路。

这种两面三刀的人也敢用,想必禹王手下也没几个真心奉承的。

幸好按察使行动迅速,春安城指挥营的动作也快。

这才没让韦宏逃跑。

如果不出意外,等到清明节大祭那天,韦宏等二十多个涉事官员皆会直接斩首,连受刑流放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他搜刮的钱财,自然充到国库里,用做朝廷用度。

这次死的人确实有些多,毕竟是党争,死人太正常了。

死的有二十多个,流放的则有两百多个,这还包括家人仆人。

就地关押的,那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棉花之争也会随着人头落地,全都归于尘土,那禹王一辈子被软禁到幽宫之中,只怕比死了还难受。

就连他自请去守皇陵,圣人都没同意,估计也是被他手下官员贪腐给惊到了。

有些东西要摆在面上才知道恐怖。

砍头关押的人当中,还有几个有名的棉商,棉农。

虽说都是种棉花,几百亩以下的,基本都被称为棉农,上千亩大家惯性喊棉商。

其中处斩的就有周家庶长子,很多证据表明,他是向禹王效忠的,而且明白禹王是在做什么。

还有汴京两户人家,皆是头目斩首,剩下的人流放。

江南跟鲁地各有一户,鲁地其中一个城的刺史同样难逃一死。

可以说斩首的基本都是官员跟棉商。

棉农多是关起来,其中宿勤郡就有三四个,都是撺掇棉价最厉害的。

相信这么一整治,今年的棉花价格不会很高。

至少会按正常规律来走。

剩下的人小惩大诫,棉花全都按五百文一两的价格给到他们,各家其实还有得赚,只是赚得少点而已。

而官府则卖到一千二百文到两千文,多出来的钱还是上缴国库。

纪彬听到这挑挑眉。

之前就听谢阁老说,太子想充盈国库,毕竟外面还有个老爹被杀的正赤部落尔托虎视眈眈。

总要准备要银钱打仗,打仗需要的银钱,可不是百万来计算。

是个更恐怖的数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