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页(2 / 2)

加入书签

他这段时间要低调一下,毕竟刚写完那份制冰敛财法,低调点最好。

在纪彬想要低调的时候,放到谢阁老亲笔写的信封已经快马加鞭送到汴京太子手中。

太子刚想拆开看看,就发现这封信比他想象中要薄很多。

原本太子以为是太傅有什么话要讲,谁知道第二层信封确实是太傅,也就是谢阁老笔迹,但里面的内容却不是。

仔细看完之后,太子的表情跟当初谢阁老的表情一模一样。

满脸不敢置信,随即又把这封信仔细翻读一遍。

全程没有废话没有邀功,只说明如何在夏日制冰,如何利用冰赚钱。

简洁得让太子有些不适应。

要是下面的臣子们都能写这么简洁的文书该多好?

把事情直接写清楚了,不至于十五页的文书,十页都是废话都是赞美,他这个当太子都快会背夸他跟夸他爹的话了。

如果都这么简洁,那他办公务速度能提高多少?

估计纪彬也没想到,太子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改变办公习惯。

当然了,这份制冰敛财法也是极为有用。

在纪彬看来很难搞到的硝石,太子这确实不是问题,怎么说也是一国太子。

至于铁器,在太子这也不是难事。

这制冰法写得如此详细,照葫芦画瓢都能有所收获。

等太子再次看完,已经难掩激动,他自然看得出来这个方法有多妙,在看着字迹,不是又出自纪彬之手?

这个纪彬到底是何许人也,不到半年时间,竟然帮了他这么多忙。

有了这份制冰法,禹王用棉花敛财那简直不值一提。

这可是夏日不限量的冰啊,要知道皇宫里面冰块都不是随取随用,每个人都有定额。

如果能把这些冰做出来,那会有什么场景?

太子可太明白汴京贵族享乐时候的模样,肯定不惜钱财竭力购买。

可是,真的有纪彬写得那样神奇?

只要硝石就能做出来冰,这跟神迹有什么区别。

太子如此谨慎的人,一边派人去找汴京附近合适的硝石矿,一边命太子府的铁匠造铁盆。

都是大盆套小盆制冰,纪彬只舍得用小铁盆,太子这边直接全都要铁器了。

等这些事情吩咐下去,太子又去请了两个人,已经退休赋闲的前工部尚书,还有京郊道观的炼丹老道。

旁的不说,太子瞧着硝石制冰法,跟老道炼丹有些相似,都是把各种石头或烧或煮。

不得不说,太子还是见多识广,硝石制冰也确实跟古代炼丹沾点边。

那个时候炼丹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中火药,豆腐等等,都是“炼丹”的时候发现的妙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