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页(2 / 2)

加入书签

能买得起棉花的,就那么几百户人家,大家也都知道买谁的划算啊。

这可不是在江南,棉花供不应求,这是在本地啊!种棉的不算太多了!至少很容易就能买到!

记得有家棉商不打算卖给纪彬他们也就算了,还把纪彬预估价格的信拿给周小公子嘲笑一番。

这人的棉花是一千八文,一千五百文的价格卖出的。

到现在还在低价销售,感觉等到年前,一千三百文的价格都能买,毕竟过了年之后天气就暖和了,别说卖不上价了,买都没人买好吗。

天暖了谁买棉花啊。

其中的原因也说过,能买得起的,就那么几家,人家有大把的选择,而且还能提前买到。

是买周家的不香吗?一定要你家的?

本地的几户人家倒是都买他家的,可那能卖多少?

根本卖不动好吧。

除了低价卖之外,别无他法。

听说最近运着一万多斤棉花准备去隔壁兴华府试试运气了,可人家周家在兴华府也在销售棉花啊。

这两家不是抢生意了?

你跟人家周家比人脉吗?

这些事让棉商们知道,当初把自家棉花给纪彬是多么好的选择。

就算是两千文卖过去的,那也是值得的。

两千文卖掉了,总比砸手里好吧?

这笔账大家都会算的。

算是会算的,只是听说江南那边六千文一两棉花,六千文啊!他们给的价格还是太低了吧。

纪彬什么都算到了,江南棉花高他是不是也算到了?

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是故意坑他们的吧。

一会是感激纪彬詹明,一会是觉得他们少赚了银子,心里难受。

这两种想法在脑海里交织,人都要疯了。

了解完这些之后,詹明心中有数,知道纪彬的安排简直天衣无缝。

到了酒楼稍作休息,詹明就开始发钱了。

这是真正意义上发钱好吧。

每个棉商拿着各自的契约排队拿钱,首先是按照两千文一两价格卖给纪彬詹明的棉商,这三个人一共给了纪彬他们七万斤棉花。

按照原来的价格,应该能收到七十万两银子。

这对他们三个人来说已经很多了。

可詹明拿出来的银票,却比他们想象中多了三十八万两银票?!

竟然这样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