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2 / 2)
纪彬看着,只让引娘去联系上次来卖猪的老汉,让他宰头猪过来,给纪老爹送过去。
给了纪老爹,那里长,包达,李裁缝,还有宣家岳父岳母自然不能少。
最后再留个好肉送到修路那边,给柴伯父跟宣老爹他们吃。
送完之后纪彬还柴力他们试图辩解。
不是我家吃肉多啊!
是真的要分给很多人!
但这都是借口!
十里八乡都知道因为你家爱吃肉,周围都发展起养殖业了好吗!
算了,纪彬懒得解释。
他带着柴力,詹明,没事也在棉花田里转,看看有些干枯的花苞都给取下去。
再进入八月,能来做活的农人就更多了。
而且到了八月之后,看花田里几乎一天一个样,有些早熟的棉花都能开始摘了。
只要是花朵绽开,完全绽放,那就是可以采摘的时候,这会棉花枝干也没那么多水分,懂技巧的,稍微掰一下就能掰下来。
像盛开的棉花朵,直接把棉絮抽出来就行,反正不同的花朵,还有不同的采摘方式。
反正焦农人在信里是这么讲的,至于再具体的内容,那说起来可太复杂了。
总觉得焦农人留下来的怎么播种的书,还有纪彬记载的资料,再加上来回的书信,真的够出一本棉花小集的了。
基本就是教怎么种棉花的。
焦农人甚至也在考虑这件事,还在信里问了纪彬的看法,等他给本家写信之后,看看能不能写下来。
纪彬回信也简单,说他们这里的经验可以供宿勤郡这边参考,如果真要写的话,应该收集十几个焦家人的经验,那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流芳百世。
是的,纪彬用了流芳百世这四个字。
但著书这种大事,写的还不是胭脂银粉话本,而是专业的农业书籍,用流芳百世来说,只怕都轻了。
焦家若是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书,只怕在汴京也有一席之地,再也不会受人胁迫。
可这事定然要低调的,做不成之前不能乱讲。
焦农人有这个想法,一个是觉得教导各家种棉花的时候多有不便,另一个是觉得,再过几年这种棉技术也是瞒不住的,写不写书,其实差不多。
可真写成了,只会对焦家有利。
若是在起个《焦氏种棉》,这样的名字,那效果更好。
反正焦农人那边还在等回信,纪彬这边只管收棉花就好。
真开始收棉花,纪彬才知道里面的辛苦,他雇了二十个人来摘棉,每天早上太阳起来摘一遍,傍晚摘一遍,尽量不让刚张开花朵的棉花上有露水,否则都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原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