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页(2 / 2)

加入书签

这下心里大喜。

他什么都没做呢,竟然又得到上司的褒奖。

没记错的话,去年也是这样啊!

去年好像因为自己治下有方,手下捕快制止地痞无赖欺辱村人,还被刺史记住名字。

虽说刺史只是托人夸奖几句,这已经很好了啊。

可现在呢,因为纪彬的缘故,他可以直接去王大人家里拜访,明显是实际的好处。

不错不错,这个纪彬还真可以啊。

不枉自己平日还能记住他,他有事的时候还出手相救过。

看看他们邑伊县的官民关系,简直好得不得了。

所以知县看向柴尺的时候也格外顺眼,差他去纪彬过来,顺便想想,要不要把柴尺往上提一提,就算不提,也要带到身边做个亲信。

柴尺在知县身边也好几年了,自然看出他的意思,所以来找纪彬的事,脸上都带着笑。

谁能想到,这刺绣的好处还没结束呢。

大家都以为得到银钱就已经够了。

怎么还有实惠在?

也是柴尺不知道五千两银票的事,否则会更加明白什么叫人情的分量。

纪彬被喊到县城好一阵夸奖,王县令还问了内情。

纪彬知道的自然比柴尺多,把春安城绣品那事讲得活灵活现,比说书还要畅快。

好在听的人当中,只有知县,知县夫人,还有柴尺。

这三人也被赵家小女儿,王家小女儿的跋扈震惊到了。

一个刁蛮无礼,一个记仇报复,哪个都不好相处啊。

最后差点害了王家大女儿。

这两家人还真是不相上下,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卧龙凤雏啊。

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完美解决,做出来的衣裳比之前的衣服还要好看。

而且现在都九月二十三了,迎接的车马也已经离开春安城六七天。

以后再有什么事,也跟他们没关系了。

知县算算时间,这应该是送完家中大女儿,那位王大人又忙完剩下的事,就想起他了。

提笔写下这份褒奖信,既是夸他,也是卖个人情,让他多照顾纪彬。

不仅知县想到,纪彬也想到了。

倒是觉得那位王大人有意思,那位也知道自己远在春安城,也帮衬不了多少,毕竟知县才是现管,可以直接管到他的。

这封信的分量,只怕不比五千两银票差。

等纪彬回家,心里又有另一个想法,如今如意楼的人来了,王大人的信也来了。

只有闯祸之一的赵家没有动静。

倒不是纪彬稀罕他们给什么东西,只是对比下态度,觉得有些稀奇罢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