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2 / 2)
村长安排了人帮忙把东西送过去,继续给其他知青做安排。
郭春燕看到傅长缨这么快就离开了,心里头犯嘀咕,难道傅长缨认识那个大嫂?
不管她了,反正她要住在村长家。
……
帮忙拎箱子的立川累得一头大汗,“你这都什么呀,怎么那么沉?”
“宝贝。”傅长缨笑了起来,“都是书,你要看吗?”
徐立川听到这话觉得眼前一黑,连忙摆手,“我先回去了。”
傅长缨:“……”看书不好吗?你跑什么呀!
她郁闷地看了眼自己的大箱子。
苗花见状忍不住露出笑容,“立川这孩子不太爱学习,当初村子里办扫盲班他好不容易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说往后再也不学习了。”
不爱学习啊。
那可不是好现象。
傅长缨想了想,“这是思想不过关,回头得抓起来。嫂子咱们的扫盲班效果如何?”
正在帮忙铺床的苗花听到这话稍有些迟疑,“就马马虎虎吧。”
这种回答傅长缨比较熟悉,翻译过来——效果不咋样。
“村子里有学校吗?或者说公社有学校吗?”
“有的,不过孩子们也不怎么上课,年前公社里的陈老师摔断了腿,已经停课大半年了。”
傅长缨愣了下,“一直没好?”
苗花轻咳一声,“咱们公社不太景气,县里头也发不出工资来,陈老师家觉得在学校里上课还不如去地里忙活挣工分实在,就没再上课。”
从苗花的欲言又止里傅长缨反应过来——
洪山公社很穷,或者说整个沂县都很穷,以至于公社就这么一个老师,在陈老师缺课后甚至没有采用工分补偿老师上课工资这类折中的法子。
知青们需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老乡们也需要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不然父母不认字子女也不识字,乡下人一辈子困在乡下,怎么出人头地迎来新生活?
都说扶贫先扶志,事实上这个年代不缺乏动力,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都不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们缺乏的是知识啊。
知识改变命运。
傅长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没吐出来,胳膊被妞妞拽了下。
“姐姐。”
傅长缨看着脸上没什么肉的小女孩,把她抱了起来,“怎么了妞妞?”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