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1 / 2)
正是因为这个身份,通玄司的修士们才能够合理合法不引起人怀疑到处乱窜, 随意找人问东问西, 就算引起谁的怀疑来调查,他们的身份也是真的哟!
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京城时报》又是如今朝廷的官方报纸之一,旗下的各个部门众多,放过去里也算是衙门了,这衙门一多,办公的地方不够用,他们“民俗调查部”也就合理合法地搬到了外边来,方便行动并且时刻勘察维护治安。
第三小队负责的乃是京城前门区域范围内的民众安全以及各种调查活动, 他们如今所在的驻点同样是位于前门冬儿胡同。
之所以选择这里, 因为这里是京城很多小报杂志汇聚的地点, 《京城时报》分部小队隐藏在里边丝毫不显眼,在胡同里遇到了其他人,也都是同行。
再者,正是因为处在这个各色报刊杂志的汇聚地,第三小队里时不时地去隔壁串个门,跟着其他同行集会,一起在小饭铺小酒馆里唠嗑,也是获取信息的好方法。
而因为第三小队挂出去的是民俗部,其他的报社人员遇上了有相关的消息也会提上一嘴,有时候不过是普通的民间风俗,但有的时候便是需要小队动手处理的案子了。
小队所租用的院落门口特地安放了一个信箱,报社嘛,有通讯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线人也是正常的,隐藏身份的情况下就用信箱来进行沟通。
至于和上级与总部的沟通,害,这年头电报还是很方便的,几套密码本熟练切换,线路加密,很是便捷。
再加上小队还订阅了一些其他时事时闻的报纸,从中检查其中的异常,这院子门口的信箱每天都是要及时查阅的。
可这平时信箱里的东西除了报纸,就是一些正常来往的信件,这“举报信”整个第三小队还是第一次见。
“会不会是寄错了,或者邮递员送错了?”一位队员问着。
“可能这举报信是寄给报纸的,结果邮递员错误送到了我们这?”
队员们妄自猜测着。
毕竟《京城时报》怎么说也是朝廷旗下的报纸,而且也有着专门的信箱接受百姓投稿啊,案情伸冤啊,求助举报......
自从今年上半年京城时报调查部的一个记者,收到一份揭露官场腐败鱼肉乡民举报信之后暗中摸底调查,证据披露在报纸上之后,监察院火速调查处理,引起了大宁百姓热情高涨的举报信风潮。
那会子第三小队这个编外的民俗调查部,都在不忙的时候被借过去两个人专门去帮忙拆举报信的,举报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因此乍一看到的这举报信,第三小队的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错了吧?寄错了吧?”
“不,这信封上的地址你们看,《京城时报》民俗调查部,就是给我们寄的。”娃娃脸指着信封上的地址说着。
“会不会是这个举报人抄错了地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