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2 / 2)
五个孩子最大的不到两周岁,最小的就是草儿,还不足百天。本来只是照顾几个孤寡老人的福利院,一下子有五个孩子又哭又叫,福利院仅有的三名工作人员,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邓琳琅突然提出可以代为照顾五个孩子,福利院的宁院长先就松了一口气——现在各级的经费紧张,福利院只能保证孤寡老人饿不死,那五个孩子天天哭闹,就是因为吃不饱,加上照顾不及时,他这个院长也很抓瞎。
终于有人要接手那五个孩子了,宁院长全程跟着李雪梅向公社领导诉苦,巴不得邓琳琅马上把几个孩子接走。
邓琳琅自然不会直接接走几个孩子,她最初说代为照顾,就是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她得让人知道,照顾这几个孩子,她是很吃力的,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得已而为之。
第75章
◎报道◎
邓琳琅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公社替五个孩子申请粮食补贴,给的少不怕,给的不够孩子们半个月吃的也不怕,这份补贴得有,还得记入公社帐目的那种有。
接着自然是发动舆论,既然要占领道德至高点,邓琳琅自然不拒绝公社直接把她定为当年扎根农村的先进知青代表,还上报到了县里。
因为恢复高考的冲击,知青们更加想回城,已经很不屑这个称号,邓琳琅却十分在意这个称号——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的,往往并不显得突出,在别人破坏时还坚持的,才会被人一眼发现,那叫真的突出。
邓琳琅是要扎根农村养老的,不是前几年公社竖立典型那种口是心非的扎根,而是从思想与行动都扎的牢牢的那一种。所以她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怕自己将来有一天会被打脸。
这一点,被县里来小庄头采访邓琳琅先进事迹的宁记者,用充分的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印证:邓琳琅同志自插队以来,一直坚持与社员打成一片,为了更好的深入群众,她毅然决然的把户口从知青点迁入小庄头生产队,与社员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得到了广大社员的好评。
邓琳琅同志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视乡亲为亲人,视生产队的牲畜为伙伴。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服务,邓琳琅同志自学兽医知识,每年义务为黄土梁公社各生产队牲畜出诊XX次,平均每天出诊XX次,可以说邓琳琅同志每天不是出诊,便是在出诊的路上,如果不是伟大的阶级感情支撑,邓琳琅同志怎能做到几年如一日!
邓琳琅同志是一位心系集体的好知青,她总是急集体所急、想集体所想。意外发现孤儿之后,她选择不给集体增加负担,自己默默承担起照顾孤儿的重任。更让人佩服的是,收养孤儿的事情,邓琳琅同志做了不止一次,她目前已经收养了两名孤独,还要代公社福利院照顾五名弃婴。邓琳琅同志因为收养的两名孤儿,几年来累计向小庄头生产队借粮XX斤,为此邓琳琅同志感到深深的愧疚。她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劳动,欠集体的粮食一定要还上,不能因自己让集体利益受到一点损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