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2 / 2)

加入书签

  作为精通西学的火器专家, 徐光启也是明白这个道理。而他之所以提出将工部所管辖的一部分精通铸造火炮、锻造火器的工匠抽调到神机营,完全是出于公心, 想进一步提升神机营铸造火炮、锻造火器的效率。

  只是他所说的话,杨太后还来不及表态,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温体仁就连忙跳出来反对。“工部管辖的工匠数尚且不够屯田以及兴修水利, 怎可抽调一部分给神机营。”

  杨太后挑眉, 淡淡扫了一眼情绪貌似很激动的温体仁, 故作不解的询问:“工匠的主要工作不是制造器械吗,怎么在温爱卿的口中倒成了役工了。”

  “回太后娘娘,工部历来人数吃紧,自然管辖的工匠也……”

  “行了, 别瞎解释了。”杨太后不耐烦的打断温体仁,懒得再听他所说的冠冕堂堂的话语,略带讽刺的道:“哀家记得你是吏部尚书,而不是工部尚书啊,怎么吏部的事你一问三不知,反倒对工部的事这么了如指掌……莫非是打量工部尚书病了,想为哀家、皇帝分忧,兼任工部尚书不成!”

  自泰昌五年开春,文采不错的内阁次辅兼工部尚书薛凤翔就病病歪歪,多次因病缺席朝会。杨太后想着薛凤翔也算一个乖觉的家伙,且工部有左右侍郎管着,所以倒没撤了薛凤翔的工部尚书一职。

  杨太后今儿由此一说,完全是警告温体仁,让他不要捞过境,管好他该管的事就成。毕竟杨太后心里是认同徐光启的提议的,即使精通铸造火炮、锻造火器,就该专注于此,总不能跑去建水车、做水利工程吧。

  杨太后揉揉眉心,淡淡的说道。“哀家觉得徐卿的提议很不错,皇帝你怎么看?”

  本在一旁欣喜等着自家母后怼人的朱慈燐愣了愣,瞪圆了本就显得圆滚滚、黑亮亮的眼睛,有些呆萌的回答。

  “朕觉得徐卿提议不错,这得给国库省多少的额外开支啊!”

  此时杨太后正伸手准备端放在小几上的凉茶,一听这话,身子顿时一僵。是她的思维没达到朱慈燐的地步、还是咋的,明明说的是工匠并不并入神机营的问题,怎么就扯到了钱的问题…

  杨太后扶额,却也只能顺着朱慈燐的话,含糊的点头:“既然皇帝也赞同徐爱卿的提议,那么就照徐卿说的,就从工部抽调一批精通铸造火炮、锻造火器的工匠,并入神机营,与西厂一起督造火炮、火器。”

  这事决策后,其他次辅也接着畅所欲言,述各地州府上书之事。杨太后听完后,觉得很满意,一来内阁大臣们报备的事务与厂卫暗承上来的内容基本一致,二来,受小冰川时期的影响,灾难时有发生,但应对及时,就算出现饥荒的现象,也没造成时局动荡、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