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1 / 2)
就依徐卿的意思,招募西兵之事由你负责,所费钱财就从哀家、皇帝的私库里出……”
朱慈燐一听,自家败家的母后居然又要从私库里掏银子出来,当场瞪圆了眼睛。“母后,就不能走国库吗?”
杨太后白了心疼得都红了眼眶的朱慈燐一眼,没什好气的道:“只要你不怕御史大夫们见天的上书闹、说你不务正事,你大可从国库支取开支。”
朱慈燐这家伙对言官们的态度就跟他那早死的皇帝爹一样,是能避就避,不能避也会把耳朵闭上,不听他们仿佛念经似的叽叽歪歪。如今一听杨太后说从国库支出的话,会引得言官们上蹿下跳、叽叽歪歪的挑理,朱慈燐小脸一垮,在心中暗骂言官们也忒讨厌的同时,也就认命的一叹。
“好吧,就开私库。但是徐卿啊,你要明白这钱来之不易,是朕从指甲缝里辛辛苦苦省出来的,你可不能浪费,要把它全花在刀刃上啊!”
朱慈燐说得那叫一个好,但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惋惜还没在兜里捂热乎的银两。杨太后倒是明白这点,但这爱钱的臭小子好歹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所以杨太后也就没那个心拆台,反而符合道。
“皇帝说得对,既然招募西兵,那这钱就不得不花,但也不可乱花。要知道延绥一带可又遭了灾,要筹备粮草赈济。”
泰昌四年一开春,延绥一带依然久旱无雨,即使有大型风车以及深井使用,但河床萎缩,仅靠井水依然只够人畜使用,所以开粮赈灾那是必然的结果……
赈灾之事,在首辅位置上已经坐了四年的施凤来那是处理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因此杨太后只交代了施凤来几句,便没有在过问,而是让施凤来全权处理。
如今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顺嘴一提,让徐光启明白钱财来之不易,需谨慎处理、不得铺张浪费,而不是担忧赈灾一事,毕竟自推广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以来,如今百姓家中已有过节余粮,根本就不像往些年还要烦忧从哪抠出口粮来赈灾的问题!
杨太后顿了顿,待徐光启表示一定尽心尽力办妥招募西兵之事后,又道。“徐卿做事哀家是放心的,至于孙卿,即使短时间内不能研制出更胜红夷大炮的火炮,那么就别在京师耽误了,需尽快赶往辽东,协助魏卿防守关边才是!”
“臣谨遵圣言!”
徐光启、孙元化二人同时拱手,退出了养心殿。两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西学专家走了后,杨太后看向朱慈燐,本想询问他的功课的,却发现朱慈燐小皇帝一脸深思,不由好奇的问:“怎么了!”
“母后,像蛮夷购买火器花费不菲吗!”
↑返回顶部↑